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热门:此人不死,明朝至少续命二百年!

时间:2022-12-10 12:05:4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是一个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的王朝,它富庶,它节气,它强大,它传奇。没有一个朝代如同明朝,可以给人悲喜同在的感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没有一个朝代,能让人如此激烈的讨论,或藏或痞,或赞或毁。大明是令人遗憾的,它的灭亡是那么突如其来,却又好像理应如此。

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年轻的皇帝和一群有为的名将,他们生不逢时,成为王朝的祭奠,然而他们却如同流星,奋力一搏,深深书写着大明的慨然与苍凉。

明朝在腐朽落寞的最后关头,曾经涌现过很多能力挽狂澜的名将,卢象昇,孙承宗,李定国,袁崇焕,孙传庭,熊廷弼。每个人都曾有机会颠覆明朝覆灭的必然,从历史上延伸出一段故事,然而每个人又如同昙花一现,带着命运深深的叹息。这其中,孙传庭是最特别的一个。


【资料图】

别的将领跟孙传庭不一样,人家世世代代就是武将,孙传庭本来是文官,临危受命成了"剿匪"头子,这也是命运赐予他的无奈。

孙传庭生在万历年间,当时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将明朝枝枝蔓蔓砍伐一番,露出"中兴气象",张居正倒下后,国运再一次黯淡。

孙传庭在宦海沉浮中坚持到了崇祯八年,明朝开始进入惊风骇浪的时代。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金銮殿上那个年轻的皇帝再也坐不住了。

当时孙传庭被提拔成顺天府的府丞,还没坐稳板凳,就接到朝廷的诏书,朝廷说,希望孙传庭能够出任"剿匪"总指挥,肃清陕西的土匪。当时陕西巡抚无能,无力弹压,叛军越来越嚣张,搞的陕西百姓没有一天安稳日子过。

孙传庭匆忙到陕西,他面对叛军不慌不乱,镇定自若地指挥了这场战役,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分。盘踞在商洛的整齐王被朝廷被他诛杀了,朝廷对他颇为嘉赏。

不过,大明也是气数已尽,刚剿杀了商洛的叛变,一股起义军又在关中成了气候。孙传庭又被派去关中"剿匪",起义军越弹压越多,灭了东边的,西边又出来了,搞得孙传庭一个脑袋两个大,偏偏大明朝廷也不安稳,崇祯帝时刻想着怎么用"驭臣之道",对在外打仗的名将一边嘉赏,一边弹压,还请人去"监督",左右掣肘,搞的名将都进退两难。

随着战事的进展,孙传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剿匪一刻也不能停,关外努尔哈赤已经渐成势力,直指京都。

孙传庭有全局意识,知道努尔哈赤想趁内乱杀入京都,于是加快了剿匪的力度,他率领本部军马亲自迎敌,还联络河南等地的明军,想形成合围。但没想到河南的起义军窜起,让孙传庭首尾不顾,十分狼狈。

孙传庭此刻成了大明的"修补匠",拆了东墙补西墙,搞得元气大伤。这时北方的女真人跃跃欲试,想要趁乱夺取京都。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孙传庭还是收拾了关中、河南的起义军,给大明立了大功。

眼下大明几百年的基业摇摇欲坠,各地的义军像蝗虫一样越灭越多,公元1638年,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兵直逼北京城,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也并非铜墙铁壁,无力阻止他们的铁骑。

此时,大明朝廷赶紧叫将领回来护驾勤王,卢象昇就被推倒历史的台前。卢象昇也是儒将,并且非常有才能,他却因为战功显著而被崇祯帝猜忌,崇祯帝对他百般忌惮,导致他无法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最终在巨鹿为国捐躯。

孙传庭临危受命,在京城跟多尔衮作战,就在这种情况下,明廷居然有很多大臣说"议和"。崇祯帝一方面忌讳孙传庭,怕他谋反,一方面又犹豫不定,到底是战是和,孙传庭因为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一急之下耳朵不好用了,但崇祯帝依然对他不信任。

后来孙传庭被关进监狱,崇祯帝继续玩弄权术,对臣子"恩威并施"那一套,却全然不顾大明基业马上要毁于一旦。

卢象昇死了,袁崇焕死了。现在能独当一面的也只有孙传庭了,皇帝和朝臣其实心如明镜似的,现在也只有孙传庭可以一用了。所以孙传庭很快就被放了出来,朝廷用他来对付李自成。

李自成可不是什么纸人纸马,不是轻而易举可以镇压的,朝廷已经是十二万分火急了,孙传庭在紧急的战况下,还制定了一些"与民友好"的政策,希望能挽回民心。但是起义军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开掘黄河,把开封城淹了,孙传庭处境十分艰难。他本来要死守潼关,可朝廷一道赦令却让他很苦恼,他要与叛军背水一战,却背负着不被信任的失落,一身英气,万死抵挡,战死在潼关。

很多文官武臣不明白一个道理,朝廷虽说是为万民的福祉,却只是老朱家的天下。作为一个外臣,你太不行,人家说你不堪大用,你太行了,人家防备你,觉得你不怀好意。不仅是崇祯帝,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是如此,只不过崇祯帝的心胸更为狭窄罢了。可惜了孙传庭,这位中流砥柱的人物,抱着深深的遗憾划过大明的夜幕。孙传庭死后不久,大明土崩瓦解。

关键词: 努尔哈赤 临危受命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