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昭狱什么样,看看明朝目击者的描述,让你瑟瑟发抖

时间:2022-12-09 18:42: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明朝一朝有很多失败的安排,这些安排也间接跟明朝的灭亡有很大关系,比如任用太监、比如锦衣卫,这些人可以说伴随明朝的始终,但是还有一个它跟锦衣卫一样悠久,而且在明朝大臣听见这名字都会瑟瑟发抖,这就是昭狱。提起昭狱只要对明朝有些了解都知道这个地方,现在史料中有很多关于昭狱的记载,有些甚至能让你头皮发麻,而昭狱里面主要是做什么呢?就是惩戒那些有过错的大臣。但是具体昭狱什么环境,有什么招数,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明朝当时目击者的描述来看看它什么样。

先跟大家说说诏狱的由来,提到它就不得不提下另外的两个熟悉的名字,锦衣卫与北镇抚司。锦衣卫不用说了那是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它的作用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北镇抚司是锦衣卫中的特殊机构。北镇抚司所管理的就是昭狱,所以他们之间是所属关系。朱元璋时期就已经设立锦衣卫但那时候的锦衣卫权力比较小没有最终的定罪名权利,还要必须交给刑部,后来在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的建议下,只存在了十年的锦衣卫便被朱元璋撤销。朱棣靖难后又恢复了锦衣卫,并且在其中专设北镇抚司来管理昭狱史料又称镇抚司狱,相当于自此锦衣卫开始独立于明朝三法司之外,可是你不要看北镇抚司的庙小,他的地位可是非同寻常。在锦衣卫中不是看谁的职位大,而是要看昭狱掌握在谁的手里,因为昭狱的管理者是直接受命于君上,不受锦衣卫长官的节制。

如果说用惨不忍睹这个词来形容昭狱,那就太过于抽象了,我们就以更直观的目击者的角度去看一下传说中的昭狱什么样。沈德符万历6年,出生于北京,就读于翰林院,在明朝也曾有任职,因为其父亲在明朝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己也喜欢朝堂故事,而且他有很多勋贵的朋友,跟董其昌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在万历三十四年时候他编写成书《万历野获编》,这本书多记载了作者的目睹见闻,而且有些事情要比明史记载更为详细,说白这只是一部私人日记,但是他的史料价值非常高。

这部书中就描述了昭狱的情形,"镇抚司狱,其室卑入地,其墙厚数仞,即隔壁嚎呼,悄不闻声"……后面太多就直接给说一下这个大概意思,这段话描述了昭狱的样貌,它的一半是建设在地下,终年不见天日,这个主要是为了营造让你不寒而栗的氛围,而它的墙体厚数仗,这主要是为了隔音,不至于哀嚎之声穿得太远。而对于人的进入检查更是严格,要过数道安检,家属从来不被允许探视,如果让家属见要在拷问过程中,这也是比较残忍的一面。看过大明风华的应该都知道里面昭狱什么样,跟那个差不多。

而北镇抚司的昭狱,别说亲身体验了,只要在一旁看过一眼就足以让你一生难忘。它有着自己一整套工具共十八种,书里面特别介绍了一样工具拶[zǎn],具体操作就是用把人的十个手指夹于拶,然后拉紧,但是这个与我们通常想的不同,还有它奇特之处,如果是紧拶则肉去但是不伤到骨头,如果用稍宽的拶则十指俱折,这还是整个18套中里面最轻的,一个人一般也就承受一两套就差不多了,十八套尝试一遍的应该没几个人。这也让我想到了史可法在进入昭狱看他的老师左光斗时候的场面,席地面墙而坐,通过面部几乎已经看不出来是左光斗,面额焦烂不可辨,而筋于骨尽脱矣"可是这时候的左光斗还活着,他死后大家才看清楚简直是体无完肤,通过这例子可以看出昭狱无疑与阎罗殿一般,也难怪有人说如果从昭狱到刑部大牢,简直是上了天堂。

看过沈德符的记载有没有让你不寒而栗,漆黑的地下空间,只有个把零星的火把还有人的哀嚎声。现在只是想想就觉得后背发凉。明朝后期这种场所的存在简直成为不服管教朝臣的噩梦。昭狱不得不说是明朝的一大失败之举,以至于朱元璋都觉得不太合适就把它和锦衣卫一同撤掉,可是到了朱棣靖难成功,面对下边朝臣多为建文时期的人,他们虽说表面投降,可是私下里依然对朱棣有看法,而朱棣又没有办法,所以他只能启用锦衣卫,专设北镇抚司,用来刺探这些大臣的隐事,对其进行制裁。

关键词: 不寒而栗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