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看点:八国联军侵华时,老百姓扶梯子运弹药?史学家:的确如此

时间:2022-12-09 09:49: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惨败的情况下,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六天后,俄、法、德三国反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以便俄国在远东地区扩展势力,经过协商后,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条件却是清政府再向日本支付3000万银两的战争赔款。


(相关资料图)

中日间的这场战争,宣告了清政府洋务自救运动的失败,将国力的孱弱彻底暴露在了列强面前。在这以后,列强便对中国的国土虎视眈眈,谁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步,其他列强便也对清政府提出相同的要求。相对应的,国人反抗侵略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列强的侵略性,却没有意识到清政府的腐朽与软弱无能。1900年5月,在义和团成员进入北京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便以"消灭义和团,拯救传教士"的理由为借口,组建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军。

1900年8月14日,北京彻底沦陷,慈禧以"巡视"的名义逃往西安。在这一过程中,义和团成员和部分清军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北京城依旧被联军快速攻占。军力差距悬殊是一回事,北京城的失陷和部分老百姓的行为似乎也脱不了关系。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又是明清两朝皇族盘踞之地,有着强大的防御工事。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城的内外城墙高度都在30英尺(9米)以上,在抵御侵略者时有很大优势。有人指出,此时的北京民众,不但没有一起抵御侵略者,还帮八国联军扶梯子运弹药,听起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史学家也表示,这就是历史事实。

在八国联军还在攻打天津时,不少民众便受联军雇用,用独轮车帮助联军运送粮食、弹药等军备物资。有英国士兵回忆到:"当地百姓主动为联军提供了降暑的冰块......作战指挥部需要的房屋也是民众自发提供。"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观念始终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为何这些清朝老百姓在面对联军侵略时却无动于衷甚至还去充当帮手呢?事实上,这并不是清朝老百姓首次"胳膊肘往外拐",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百姓就已经有过类似举动了。

英国《泰晤士报》曾在报道中写到:"在虎门之战中,珠江两岸的当地民众好似在看戏一般,当清军的船被击沉或清军士兵倒下时,当地民众甚至开始大笑和鼓掌......。战役结束后,这些百姓还主动向英军出售淡水、瓜果等资源......"而这样的情景,在随后的镇江之战中再次发生了,当地百姓的行为,不仅大清朝廷感到十分迷茫,英军也表示难以理解。

晚清统治下的中国,因为列强的殖民政策变得四分五裂,再加上明清推行的高压封建政策,经济、文化领域都在发生巨变,此时的中国土地上发生这样的怪事也不足为奇。

除了帮助八国联军扶梯子、运弹药的北京城老百姓以外,在攻打北京城的军队中,还出现了一支中国军队。这支军队名为"华勇营",组建于1899年初,是英国为了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而建造的。大体上就和日伪军差不多,只是日伪军中不少都是受胁迫才成为汉奸,华勇营的士兵却是自愿为之。

华勇营在英军镇压威海卫当地民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反抗英国强占威海卫,当地民众常常自发聚会以驱逐英国人,在1900年5月的一次冲突中,华勇营直接射杀了20多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为英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英国便将威海卫的华勇营正式纳入英国陆军编制,并命名为"中国第一军团"。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的过程中,来自威海卫华勇营和香港、新加坡的"华勇"士兵,多次承担"苦力"或冲锋陷阵的工作。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英美等国的高度认可,英国还为他们颁发了象征荣誉的"维多利亚勋章"。

自鸦片战争以后,主动为侵略者引路、给清军喝倒彩的国人并不少,但大多数民众都仅局限于利益获取阶段,毕竟这是一个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时代,在同胞遭受侮辱时,他们也会奋起反抗,比如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事件。

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华勇营,却把枪口对准了同胞,实在是让人痛恨不已。对于华勇营和给八国联军等侵略军队引路的普通百姓,后世在进行谴责的同时,也提出了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他们的行为是特殊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清政府背上了巨额战争贷款,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就从清政府处获得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国库空虚的清政府,既无力挡住列强的坚船利炮,又不想放弃奢靡享乐的生活,于是便加大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力度。此时的民众对清廷也是积怨已久,所以眼见清军士兵被击杀,鼓掌叫好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英国作为最早在中国划分殖民区域的列强,很快就察觉到了当地百姓奇怪举动的原因:清朝民众对控制中国的清政府没有丝毫热爱和支持。因此,在随后的侵略行动中,英军便贯彻着"痛打清军,安抚民众"的原则。尽量避免对普通民众施暴,把自己塑造成"消灭清朝"的拯救者的形象。英军的这一行为确实也骗过了不少中国民众,很大一部分人并未意识到英军战争行为的侵略本质。

与此同时,惨遭割让地区的民众,相当于也要被迫接受列强的管理。在生计问题面前,多数民众早就失去了家国的概念,而英国等侵略者又会用利益来引诱当地民众为其服务。为了满足家人基本的生存所需,依附列强就成了一些国人眼中最好的选择。

然而,强盗就是强盗,英军为自己树立的"救世主"的形象,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后就随之破灭了。攻占北京城的八国联军,在城内肆无忌惮的杀烧抢掠,大量无辜民众死于盟军之手,包括不少妇女和儿童。

那些曾主动为八国联军扶梯、运送弹药的百姓,在北京遭劫后或许就已经幡然醒悟,当侵略者举起手里的大刀时,并不会顾及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甚至是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远离了必须在生计和家国情怀前做抉择的困境。

关键词: 八国联军 百姓的行为 甲午中日战争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