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时间:2022-12-03 18:02: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汉武帝之所以害怕窦太后,最直接的原因是窦太后手中握有虎符兵权,形势比人强,让他忌惮。

此外纵观整个汉朝,有着外戚专权的传统,所以窦太后在文臣武将中也具有很高的威望。比如侄子魏其侯窦婴、淮南王刘安、还有跟李广齐名的程不识等等这些重臣那会都只听命于她。当时的汉武帝,说难听点就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皇帝,只好选择忍气吞声。


(资料图)

还有一点,汉朝以孝治天下,汉文帝、景帝都是有名的大孝子,受他们影响,汉武帝也只能对奶奶窦太后毕恭毕敬,好生服侍。

这三点原因,促使着汉武帝向现实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同时他也知道这个皇位来之不易,要不是自己的母亲跟馆陶长公主强力支持,他还在做他的胶东王。因此他不想触犯窦太后,使得奶奶把自己从皇位的宝座上赶下来。

那么为什么窦太后会握有虎符兵权呢?

窦太后,有文献记载,原名窦猗房,她是汉武帝的亲祖母。之所以能掌握虎符,还真的是名正言顺,当然也是汉朝的传统使然。

窦猗房出身卑微,汉惠帝时期被召进宫侍奉吕后,但凭借她的机灵与乖巧,深得吕后的喜爱,最终在机缘巧合下被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虽然一同赐给刘恒还有四个女子,但是只有她独自受宠,她肚子也算争气,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两子: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幺子刘武。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性格温和,看到儿子喜爱窦猗房,她自然爱屋及乌,也是十分满意这个儿媳妇。所以她向文帝提议立窦猗房为皇后,还下诏追封已经过世的亲家公为安成侯,亲家母为安成夫人。

不仅如此,因窦猗房大字不识几个,薄太后便手把手叫她读书写字。或许薄太后也是从儿媳妇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吧,所以对窦猗房的事情都十分上心。

因此在窦猗房成为了窦太后,有手腕但又不是铁石心肠;虽然权倾朝野,但又不曾滥用权术。就是因为她此前服侍过吕太后,多少学了点狠毒强硬,现在又接触了性格温和的薄太后,又学到了她的仁慈。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长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刘启也继承了老爹刘恒孝顺母亲的性格。对此时已经成为太后的窦猗房十分尊重,甚至达到了只要窦太后不开心,他也会惶恐的地步。

不过即便景帝再孝顺,窦太后却十分喜爱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她和景帝的母子之情倒是不咸不淡。

汉景帝七年,梁王刘武来京看望哥哥跟母亲,窦太后十分心疼,舍不得小儿子回封地,便跟景帝说让梁王留京,景帝同意了。没多久景帝废了太子刘荣,窦太后心心念念想让刘武做皇帝,于是就跟汉景帝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

景帝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便也想在百年之后将皇位给弟弟。不过被重臣袁盎阻止,最终立了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未央宫,刘彻即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虽然史书上没有直接文字表述,景帝将虎符兵权交给窦太后,但这虎符十有八九就在窦太后手里。为什么呢?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看,当时刘彻年纪太小,汉景帝信得过又有政治经验,又能镇住群臣的就只有窦太后,毕竟汉朝一直有外戚主政的传统,吕后便是先例,直到最后的外戚王莽。因此即便汉景帝不托付,虎符也会交给窦太后掌管,直至皇帝有能力亲政。

此外后来有一个细节,也证明了虎符在窦太后那。

原来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后,东瓯王诱杀了吴王,吴王的儿子刘驹逃亡到了闽越国,经常怂恿闽越国进攻东瓯国,于是东瓯国向武帝求助。一番讨论之后,武帝没有拿出兵符,而是让严助拿着象征皇权的节杖去会稽调兵,美其名曰"这点小事,不需要虎符,显得小题大做"。

《资治通鉴》: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然而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还有根据汉朝的法律,不派兵。太守的反应也证实了一点,没有虎符想要调兵是破天荒头一遭,所以这也能证明虎符的确在窦太后手中。

因此汉武帝在窦太后不敢太过放肆,毕竟就连兵权都在奶奶手里,他不敢蹦跶,不然惹得窦太后不开心了,把自己废了,这乐子就大发了。

《史记》: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可以说窦太后一出手,就将国家好多重臣直接罢免,甚至就连自己的亲侄子都不放过,她的政治手段可见一斑。

或许是汉武帝对窦太后产生了阴影,不敢再动改革新政的念头,因为这祖奶奶让他害怕到骨子里。现实给他上了冰冷的一课,让他明白想要做出改变,不是仅有雄心壮志就可以办到的。

所以窦太后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处处畏手畏脚,给人的感觉就是怕她。当然汉武帝害怕窦太后,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尊敬祖奶奶。因为他想要推崇的儒家新政其中核心就是"以孝治天下",所以汉武帝面对窦太后的出击,只能回避,不然也不符合新政的理念。

但不管怎么说,汉武帝害怕窦太后,还是因为手中没有权力,刘彻同学表示十分慌。也就是说武帝没有安全感,只能如履薄冰的将奶奶照顾好,不然哪天自己被人从皇位上拽下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因此韬光养晦才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汉武帝有这个觉悟,还是因为自己刚即位时挑战了窦太后的权威,从而吃了一个大亏,因为武帝要推行的新政正好跟窦太后意见相左。

黄老学说与儒家学说的碰撞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汉景帝在位期间,就曾逼着景帝及窦氏学习,而且必须要尊重老子的无为而治,也就是休养生息。

景帝孝顺,便按照窦太后的要求去做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就是在这也的背景下产生的。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后来汉武帝继位时才16岁,他一腔热血,也看到了朝堂之上有很多的弊端,于是想要做出点成绩,便大刀阔斧的准备改革,舍弃无为而治,改为兴儒学,除弊政。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势必会得罪一批权贵,汉武帝也不例外。比如他整顿宗亲,不再让王公贵族横行霸道,知法犯法。就这一条,他便站到了贵族的对立面。

所以他的新政不仅得罪了一大批的贵族,更是连窦太后都得罪了。窦太后看到这个孙子瞎折腾,便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权力课,让汉武帝知道,别老是想一出是一出。具体怎么做的呢?

原来贵族听说了汉武帝的新政内容以后,天天找窦太后告状,时间久了,窦太后也烦了,对汉武帝的新政本来就不赞同,这么一来,心里便十分生气,她心里估计也想着:"这刘彻怎么这么喜欢搞事啊,不知道安稳一会么?"

恰好御史大夫赵绾犯了一个令窦太后炸毛的错误,他向汉武帝建议:以后朝中大事要不就别向太后汇报了吧。这话很快便传到窦太后耳朵了,立刻火冒三丈,这刘彻刚刚即位,就不把她放在眼里,现在就想夺权了?

上文说过,窦太后跟过吕后,骨子里还是有着霸气以及对权力的痴迷的,权力也就是她的红线,她是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还有刘彻的治国观念跟她的黄老学说意见不同,于是几方面结合起来,窦太后出大招了。

她先是暗中派人找赵绾等推崇儒家的官员过错,然后责备汉武帝,"这些人就是在皇帝面前装神弄鬼的,你也相信?"汉武帝一看情势不妙,奶奶这次是真的发脾气了,他一看整个朝堂上,他没几个可以信得过的大臣。这下也慌了神,奶奶一出手就直接是将自己一军啊。

汉武帝察觉到了这背后的危机,怎么办?最终他举双手投降。赵绾、王臧直接下狱,两人在狱中自杀。不仅如此,窦太后还把自己的亲侄子丞相窦婴,以及太尉田蚡统统罢免。同时直接立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提拔为御史大夫。汉武帝愣是没有敢说一个"不"子。

关键词: 御史大夫 黄老学说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