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聚看点】唐朝实亡于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当国

时间:2022-12-03 13:59:0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直至唐朝灭亡,百姓对唐宣宗李忱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其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这一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

唐宣宗即位后贬斥李德裕之速,实在令人咋舌。政治因素固有, 私怨怕也难免。此事实乃宣宗一生之污点。历史真是迷雾重重。喜欢武宗也不用这样往死里黑宣宗吧。我可不喜欢武宗,对宣宗也都是就事论事。觉得若没有乾隆,雍正也和宣宗差不多了。没有雍正的勤勉治国,乾隆能挥霍六十多年?对比之下牛党那群人有点烂泥糊不上墙,牛僧儒出的鬼主意。

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这本书的细节把握很好。其实一直对宣宗印象不好,可能是对他贬斥李德裕这一点吧。之前看过简单评价宣宗的文章,感觉被欺骗了!晚唐的历史缺失很严重吗?史料零散稀少,比中唐差很多。被大臣反被误?他留下的历史功绩不可能完全是他自己捏造,如果这样历史不存在昏君了。上位确实不光明,可是又能怎么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政治才华出色就可以了。我真想自己穿越回去好好看看,和别人谈历史话题就不会觉得自己没把握就闭口不说了。

王夫之就说过,唐朝实际上是灭亡在宣宗一朝,这和后人说明朝亡于万历,有相似的指向。唐宣宗有过类似私访听到某某官好的传言,然后某个时间突然拔擢该官,然后向身边大臣说出缘故的事情。王夫之也指出其中的荒谬。感觉唐宣宗就是一个喜欢作秀的政客,本来武宗是极有可能做出相当贡献的皇帝,原本的外部忧患,比如吐蕃、南诏这些地方,都开始出现转机,在李德裕的辅助下,内外部都有一定起色。

但在唐宣宗一朝,所采取的政策,全部打断了这些进程,并且恶化了唐朝的内部政治环境,特别是原本唐朝能够从安史之乱恢复的根基之地:江南一带,也开始频繁发生动荡,彻底动摇了唐朝,再加上后面的唐懿宗变本加厉,整个中枢内斗严重,又缺乏类似李德裕这样具有丰富地方经验的宰相人物,到了唐僖宗,就再次丢失长安,而且长安几次被彻底摧毁,唐朝的局面就再也不能挽回,当时人也都有唐朝将亡的想法了。唐末这一段和东汉末年真的很像,最后导致的后果,也一样悲惨,前者五胡乱华两脚羊,后者军阀混战盐腌肉。

白敏中和令狐綯这两个人都是壬人啊。李德裕扶持白敏中,白敏中背刺李德裕;白敏中援引令狐綯,把白敏中踹去和党项玩游戏;白敏中懿宗朝回来之后又死命往令狐綯身上泼脏水,把贬死李德裕的锅丢令狐綯头上。从大中开始就没人在做正事,可怜武宗和太尉的心血啊。

这人家根本不在乎历史怎么写。作为一个可以搞阴谋的王爷。笼络人心肯定是必须的手段,作为一个前朝被皇帝敌视的王爷。他的政治资源应该有限的可怜。大一读资治通鉴,读到宣宗最后一年浙江起义,就觉得小太宗不一定多好。这样不也是好皇帝吗?没人喜欢装傻,天潢贵胄更不可能有这种爱好,说唐宣宗靠装傻来获得宦官信任,以求上位更是把唐宣宗当成未卜先知多智近妖的孔明。

终唐一朝,没有一个比得上太宗,甚至连太宗二分之一的都少之又少。我觉得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皇帝,能跟李二比的,也就刘秀和朱元璋了,而且还是差半头。是的,杀了两个兄弟的确实不多,杀了一个亲兄弟的也很少。刘秀,朱元璋的时候已经是个平民了,李二跟他爹起兵时,只是个阀寇而已。

参考资料:《 读通鉴论·卷二十六·宣宗》、《剑桥中国隋唐史:九世纪中叶的朝廷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

版权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史评随笔。

关键词: 作为一个 五胡乱华 资治通鉴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