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客家女能撑半边天,贯穿整个清史的反抗,动摇清王朝根基的主力军

时间:2022-12-02 17:54: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644年,清军入关,一统天下,为了消除汉地人民的抵抗心,施行"剃发易服"政策,所有汉人投降清朝的百姓,必须剃发,改为满洲女真发式,以示顺服,为此激起汉地人民的大规模反抗,清朝大开杀戒,残忍杀害大量汉地人民。

在武力残酷的镇压下,汉人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最终汉地男子剃发,代表着汉人男子对满蒙贵族建立的清朝的屈服。


(相关资料图)

剃发易服

但是,汉人男子屈服了,不代表汉女就屈服了。清朝一直都有"男降女不降"的传闻。

《清稗类钞》记载:"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

清朝在对男人执行剃发政策的同时,其实还有一条政策,那就是还要求汉女放足。

缠足与天足的差别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因为它极端摧残女性身心健康。

但清朝禁止缠足可不是因为缠足是陋习,而是与男性剃发一样,也是为了消灭汉人的身份认同感。因此也遭到了汉女们的强烈反抗,最终清朝作罢。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轻易放过女性呢?

因为古代中国是男权封建社会,汉人男子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导,只要能让汉人男人臣服,汉女就很难有所作为,清朝统治者自信的认为汉女是无法危及到统治根基。

其实还有一点好处是清朝统治者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缠足这种陋习其实有助于强化清朝封建理学礼教宣扬的女性美德以及将女性隔离在男权社会之外的理想。

缠足极大的限制了女性的活动范围,因为所谓"三寸金莲"就是一种残疾,这些所谓的"娇弱美人"都成了拐子,瘸子,只能一直跛着脚走路,在没人帮助,没人搀扶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家门,更别说步入社会了。

一个女性被圈禁在家中,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也就无法了解外界社会的发展,对外界社会也就没有认知,这样她就能保持无知,无智,无能,无才,自然也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只能像菟丝草一样寄生在男人身上,缠足的汉女不仅不能帮助自己的男人,还会拖累自己的男人。

晚清缠足女人

因此,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推不推行废除缠足政策的意义不是很大,属于可容忍之列。

所以,有清一代,汉人男子必须剃发,但是汉女依旧可以缠足的,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男降女不降"。

然而清朝统治者忘了汉女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做客家女,而客家女是一群不缠足的穷苦女性,正是这群看起来毫无威胁的穷苦女性却成为反抗清朝的主要力量,甚至最后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客家女

阅读清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贯穿整个清史,一直在不断反抗清王朝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比如夔东十三家抗清,李定国和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吴三桂造反,大小金川之战,苗疆人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和金田起义等等。

南明第一将李定国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是客家人没失败,客家女更没失败,她们在晚清和民国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女兵的英勇抗争

为什么反抗清朝的大本营会在中国西南地区?这就需要从明末清初那段历史说起。

客家人也是属于汉族的一支,客家人是古代从北方逐渐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

因为明末清初时期清朝与南明政权交锋,吴三桂造反的主战场是西南地区,造成西南地区的人口大减,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这四个省份,这四个省份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由万历六年的10%骤降到康熙二十四年的1.6%,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川省,由明末68万余丁减少到清初可怜的1.85万丁,除去那么隐匿人口,依然十不存一,造成四川等地区田地大量荒芜。

清朝康熙年间,随着三藩之乱被平定,清朝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为了开垦荒地,清朝开始鼓励百姓移民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这也就是后世被称之为"湖广填四川"的典故由来。

而没有土地,到处迁徙的客家先民自然而然成了移民的主力军。

但是客家先民毕竟是后来迁徙到这些地方的,除了四川省之外,其他西南省份都有很多当地人,这些当地人往往占得天时地利,占据了大部分平坦肥沃的优质田地。

客家人因为是后来者而得不到天时地利,移民过来后以后很少能在肥沃的平原地区立足,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数客家人只能生活在山高林深的山区,生产落后、交通闭塞、人口密度低,他们要想在此安居,必须比在中原地区或江南地区生活时付出更大的辛苦劳动。

所以,客家一个家庭的成年男女,都要作为劳动力投入到生产中去。男主内、女主外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生存的需要,男女同耕才可维持温饱。

除此之外,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当一批批移民来到西南地区之后,开始挤压了原先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于是本地汉民、后来的客民与少数民族都在同一片有限的土地上生存。

当客民初来乍到而荒芜的土地还有多的时候,本地居民和少数民族大多数都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态度,然而随着移民数量越来越多之后,之间的摩擦就开始多起来了,土地也成为土客与少数民族争斗冲突的焦点,并由争斗而相仇视,相对峙,形成一种以方言、地域、宗族、姓界为划分彼己标准的特殊社会冲突。

这种冲突因为土客和少数民族三方的势均力敌而得以强化和延续;又因土客和少数民族三方的贫富分化而变得错综复杂。

由此导致客家人经常抱团生存,地方府志记载客民"不与村众为邻,筑屋另居,男女力作,不变乡音",注重乡情族谊,而且喜欢好勇斗狠,"一呼百诺,荷戈负锸而至,悍不畏死"。

战争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生活条件下,客家男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职责是保卫家族,保护家园,种地反而成了他们次要的责任。

这就导致客家女人必须要承担全部家庭重任,她们承担的劳动量可能比客家男人还重,她要养育子女、照顾公婆、整理家务,还要和丈夫一起开荒种地。很显然,如果是一个小脚女子,根本无法完成如此高负荷高运转的体力劳动。

也就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养成了客家妇女刻苦耐劳、勤俭朴实、坚毅顽强、自力自强、聪明进取等优秀品质与精神,这完全不是一个缠过足的小脚女人所能媲美的,甚至可以说客家女人比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大部分男人都要厉害。

清朝统治者在中国搞了两百多年的"剃发易服"政策,而这个政策却对在偏远地区的客家人身上毫无作用,相反,相比于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汉人"精神胜利法"出来的"男降女不降"的虚幻民族自豪感,客家人刚好来了一个相反的反抗措施--"女降男不降"。

"女降"是指客家女人与满洲女人看齐,保留天足闯天下;"男不降"是指客家男人则保留明朝衣冠,蓄发道袍,因为云桂黔这些偏远地区这么乱,清朝根本无心也无力管辖。

太平天国女将

然而就是这么一群身份低下的客家人,先后参加了大小金川之战,苗疆人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等各种农民起义,有些甚至客家人是主力军,搞得清朝焦头烂额。

但是对于清朝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果不其然,1851年,客家人洪秀全带领着一帮客家人比如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等在广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然后这群农民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而成就这些客家男人的,就是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客家女人。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 太平天国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