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热资讯!一位蕃将慢悠悠地念出两句诗,从唐朝开始有一种树就从皇宫消失了

时间:2022-11-29 06:44: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皇宫大内栽不栽树?这问题不用回答,因为去过紫禁城的人都知道,那里绿化的不错,有些树已经有数百年树龄了,而且肯定不是新栽的。所谓"皇宫无树"的说法,就跟"皇帝每天吃猪肉炖粉条子,可劲儿造"一样不靠谱:真正没有树的是三大殿,那是为了防火防盗防刺客,同时也能彰显皇家大典的庄严恢弘。但是从唐朝开始,一位蕃将慢悠悠地念出两句诗之后,有一种树就从皇宫大内消失了,而且这种习惯还扩展到民间并流行开来。

现在懂得古礼的人家,在乔迁新居绿化庭院的时候,有一个禁忌,那就是"前不栽杨,后不栽柳",讲究一点的人家不管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拒绝栽种生长极快而且看着也比较清秀挺拔的白杨树--课本里的《白杨礼赞》,也不能劝说大家在宅院里载杨树。很多人说:房子大多坐北朝南,前不栽杨,是因为白杨生长很快,枝繁叶茂影响采光。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北方才喜欢让阳光暖暖地照进房间,越往南的人越需要树荫,而他们在门前栽种的南方乔木,可是比杨树高大茂盛。夏天走出室外,要是没有树荫遮挡,一会儿就晒晕了。


(资料图片)

其实在唐朝以前,或者说唐高宗以前,皇宫里是什么树都栽的,而且啥长得快看着漂亮就栽啥,直到有一位只有一只耳朵的蕃将念了两句诗,白杨树才被彻底请出了皇宫大内,后来连老百姓都嫌它不吉利了。

这位蕃将名叫契苾何力,是一位突厥铁勒王族。在海纳百川的大唐盛世,不管是回鹘还是薛延陀、铁勒,不管是吐蕃还是还是靺鞨、吐谷浑,只要投入大唐怀抱,就一视同仁,可以出将入相,虽然一般他们被统称蕃将,但是待遇和信任却毫无差别。

这位"铁勒别部之酋长(《旧唐书列传五十九》,下同)"的后裔,却当上了大唐的镇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受封凉国公,薨逝后追封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并且跟秦叔宝等凌烟阁功臣一样陪葬昭陵。

这位蕃将契苾何力,对大唐的忠心是没得说的。他在回乡探亲(时何力母姑臧夫人、母弟贺兰州都督沙门并在凉府)的时候,被部下裹挟到了薛延陀部。史书记载:"何力箕踞而坐,拔佩刀东向大呼曰:"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

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忠诚,契苾何力拔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消息传到长安,把李世民感动得热泪横流(太宗泣谓群臣曰):"契苾何力竟如何?"为了救回契苾何力,李世民甚至答应以公主下嫁薛延陀(契苾何力回来后设计阻止了公主下嫁,笔者前一段时间写过那个故事)。

蕃将契苾何力为大唐东征西讨,建立多少功勋就不说了,在《新唐书列传三十五》和《旧唐书列传五十九》里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不感兴趣的只需要记住两点就行了:其一、在《新唐书》里,契苾何力和史大奈在一传,但是字数比史大奈多;其二、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原先就是契苾何力的部下。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契苾何力悲痛欲绝,与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一起自刎以殉,追随唐太宗于地下。幸亏唐太宗早有预料(熟知其俗),就留给唐高宗李治遗命,允许这二位寿终正寝后陪葬昭陵,但是不允许他们提前报到,否则取消其陪葬昭陵的资格,这二位只好作罢,化悲痛为力量,替李治打仗去了。

等到天下太平了,契苾何力老将军依然健在,而唐高宗也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负责工程建设的,是司稼少卿(即司农少卿,相当于清朝的户部侍郎)梁孝仁(一作梁脩仁)。这位梁孝仁在大明宫(一作蓬莱宫)大兴土木大种白杨,还请契苾何力老将军来参观(估计是让他检查是否便于安保工作)。梁副部长指着整齐划一的白杨树沾沾自喜:"这白杨树长得可快了,用不上三五年,大家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了!"老将军沉默不语,只是围着白杨树转圈,把梁副部长弄得一头雾水。

契苾何力一边转圈,一边慢悠悠地念出两句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就是这两句诗,把梁孝仁吓出了一身冷汗,《旧唐书》记载:"脩仁惊悟,更植以桐。"这时候可能有读者会感到困惑,这两句诗有啥了不起的?怎么会把司稼少卿吓得赶紧拔掉刚刚种好的白杨树?

其实这首诗原本有十句,契苾何力只念了两句,就足以一语惊醒梦中人了,因为前面四句是"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隋唐嘉话》也对此进行了解释:"意谓此是冢墓间木,非宫中所宜种。"

从那以后,历代皇宫再也不栽种白杨了--其实唐朝饱学之士如过江之鲫,读过这首《去者日以疏》的人何止万千,但是却没有一个像契苾何力这样的忠心和正直。也正是契苾何力的说法后来流传到了民间,就演绎成了前不栽杨后不栽柳。只是不知道读者诸君的家乡,时候还有这种说法……

关键词: 感兴趣的 大兴土木 就不说了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