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讯!梦回大唐:我,一名普通守捉郎眼中的唐朝守捉郎及其相关制度

时间:2022-11-28 16:49: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引言


【资料图】

唐朝是一个灿烂的时代,亦是国人的骄傲。盛世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贤君如唐太宗、唐玄宗;商业繁荣如丝绸之路、泉州海港;大都市如国都长安、繁华洛阳。唐代有太多太多的辉煌,也有安史之乱这样的无奈。对于大唐的辉煌和无奈大家可以说是几乎耳熟能详,但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守捉郎,大家又有几分了解呢?守捉郎见证了、维护了大唐的辉煌,也经历了、挽回了大唐的无奈。他们也同样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守捉郎制度

我是一个普通的守捉郎,张掖此地的风沙太大,总是迷住我的眼睛。年纪越大,越在站岗的时候看不清楚,我有些担心,倒不是怕影响我自己什么,只是因为视力影响了我作为守捉郎戍边的工作,那对我而言才是真正的罪过。我们守捉郎一职早在大唐建立初期就已经出现,我们作为为大唐戍边的军事机构的一员,一直坚守在大唐疆土的边界,为大唐盛世保驾护航。

在刚开始,我们这些戍边的人,规模大些的,人数多些的就叫"军",规模小些,人数也少些的,就叫"守捉",也有些叫"城"或者"镇"。而我们这些所有戍边者及领域通称为"道"。从武德年之后,直到天宝年,不论是"军"还是"守捉"又或是"镇",他们的统领一律称为"使"。管理我们的就叫作"守捉使",不过我还是喜欢私底下叫他大胡子。

大胡子为人和蔼,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据我一个读过书的同僚说,唐朝前期是以府兵制为基础,皇帝们又时刻担心着边境的安全。于是就出现了像"守捉"这样的边防军事机构。我们守捉郎作为守捉驻地的专业戍边人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边防的检查工作,边境的各种治安问题,可以说守捉郎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职业了。

在国家安稳的和平时期,我们维护边境治安,还要护送那些来大唐朝圣的使者,边关的各个商人旅客的安全也在我们保护的范畴。我们大唐盛世,边境也是一片和平,许多边境的贸易市场开得红火热闹。我和我的弟兄们时刻关注着那些贸易的人,倒不是我们有多爱看热闹,只是管理这市场的秩序也是我们守捉郎的工作之一。我们既要管理市场秩序,还要勘验这些贸易者们的住所。

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帮他们组织贸易。我可以自豪地说,边境的贸易能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守捉郎。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时候,皇帝把我们全国划分成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这十个道。在景云元年(公元711)的时候,皇帝又分了陇右道,设置了一个河西节度使,负责河西的全部军务。

据我那位读过书的同僚说,河西节度使那可是唐前期最早设立并且是最有地位的节度使。我没有做节度使的伟大志向,只要做好自己守捉郎的本职工作我就很知足了。前几年,也就是天宝初年,那个权力极大的河西节度使甚至管赤水八军,以及我们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总的来说唐朝前期的军事体系由烽、戍、镇、城、守捉、军、折冲府以及后来的节度使构成。

我们守捉驻地的人数也不固定,有时候兄弟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七千人。有时因为各种原因,人数只有三百人。无论是七千人还是三百人,我们都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候我们守捉和他们军也会进行人员调换,比如原来河西节度使手下的赤水军原本就是我们赤水守捉。我们守捉的人员构成,一部分是正规军,比如我,我们这些大部分都是从陇右道或者山东征调来的年轻人。

我在这里有很多老乡,每每思乡的时候,几个老兄弟一起聊聊天,倒也能暂时排解一下思乡之情。还有一些兄弟们是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边境当守捉,英雄不问出路,大家伙一起做好自己的工作,都是好样的。既然和我们守捉郎相关的制度,那就不得不提我们大唐的府兵制。可以说我们守捉郎制度是府兵制的一个体现。

唐代府兵制度

我们大唐学习的是前朝隋朝的府兵制,在武德年间,皇帝设了军府,军府是由骠骑、车骑两个将军府管辖。皇帝将关中地界分为长安、万年等十二道,并把每道都设置军府来管辖和保卫。后皇帝还觉得兵制不完善,又设了十二军,比如管长安道的叫鼓旗军。后来到了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皇帝又废了十二军,把骠骑作为统军。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武德八年,突厥人实在嚣张,屡次犯我边关。皇帝为了便于管理,又重新设置了十二军,每军的最高首领是将军,每军都有自己的固定居所,我们称之为坊,军有将军,坊有坊主。将军当然是管理军务,而这坊主主要职责就是检查坊里的户口,以及督促我们做农务。我们虽是手握兵器的将士,但在稳定或者闲暇时间还是要做农务的。

这就是我们大唐的府兵制。提起府兵制,那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军制。要论这府兵制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普通百姓亦兵亦农。在平时我们是在地里辛勤耕种的农民,在朝廷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手握兵器的战士。我们大唐选拔并进行府兵训练的叫做折冲府。据我那位读过许多书的同僚说,这府兵制最早是由西魏的大权臣宇文泰创立的。

我不知道这宇文泰的事迹,但是我了解府兵,单论这个来说,我觉得这个叫宇文泰的还是挺有智慧的。再说说这府兵制的兵,也就是我们从哪来。府兵一般都来自于军府所在的农民中征。征兵的次数是每三年征一次。这服兵役的人最小二十一,最大不超过六十。征兵也是有标准的,正所谓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可以说是很公平的标准了。

而前面提到的折冲府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训练我们这些士兵。有的人,刚放下锄头哪会上阵杀敌,都得在折冲府好好训练。在每年的寒冬,会把府兵们集中起来进行检阅。一般来说,府兵平时的任务是训练士兵,"居常则皆习射",每年冬季集中校阅。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为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为"番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戍守边关,以及出征。

戍守边关可是个大工程,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有时候本地兵力不足,将军们就会从各个府里调些人马来戍边。比如我现在在的张掖,靠这里的兵来进行戍边根本不够,所以只能从别的府里调来人马。府兵和当地的兵,一起协同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是守捉郎,往大了讲也算是府兵的一员,那些英勇的府兵前辈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唐代的均田制

府兵制是将兵农合一,既然我说了府兵制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大唐的均田制。这也是我除府兵制外最了解的制度了。我们大唐在土地买卖这一方面放宽管理,给了人们更多的主动权。后来各个皇帝也很重视土地问题,后来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丁男,也就是可以服役的成年男子,以及年龄在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可以各有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

参考文献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兵志》,中华书局,1982年

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 中华书局,2011年

永业田和口分田的区别就是,我们可以自由买卖永业田,但不能买卖口分田。年龄稍大的人或者身体有残疾的人可以得到四十亩的口分田,但太多田地,他们身体也吃不消。唐代均田制,像我这样的平民老百姓如果有家里发生意外的,或者因为犯了法被流放的,都可以将自己的永业田卖出去。这样一来,不会有地被荒废,二来卖田的钱也给那些人一点保障和帮助。

作为一名普通的守捉郎,我是均田制和府兵制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我既可以是农民,也可以是军人,大唐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发光发热。张掖的风沙虽大,但在我看来,那呼啸的风声是对我们守捉郎最好的赞歌。

结语

守捉郎作为唐朝府兵制下的一种,为唐朝的盛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不仅要保卫边关的安宁,还要保证来往使者的安全、边境贸易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大唐的辉煌离不开每一位敬职敬业的守捉郎。无论是大唐的府兵制还是均田制都对大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那些戍边的守捉郎们更是为大唐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我们这些 大唐盛世 本职工作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