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热点评!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贾诩才是三国里的第一谋士呢?

时间:2022-11-16 09:31: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说到谋士,三国中智慧过人的谋士不在少数,而真正能在乱世中独善其身的,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谋士,不仅谋事,还能谋自已一生。而我更为推崇的谋士就是贾诩。为何给他如此高的评价?听我细细道来。

1.眼光超远,审时度势

贾诩在洛阳当官时,更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先后从李儒、董卓、李榷、郭汜手里顺利的活了下来,并身居要职。由此可见,贾诩的眼光和审时度势的能力,绝对强到爆炸。或许有人不服,说如果自己在那种环境下,自己也可以。如果单纯的活下来,我相信可能的确有很多人能做到,但如果想活得好,不是我瞧不起大家,你们还真心不见得能行,然而贾诩做到了。


(资料图片)

2.谦虚谨慎,从不狂傲

曹操曾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试探贾诩,问他立谁好。那个时候贾诩已经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文臣,深知曹操性子多疑,不喜臣子参与太子之争。作为降臣,贾诩可不敢在这种问题是触碰老曹的逆鳞。别看老曹一脸和气的和自己讨论这事,贾诩深知越是和气,越是万分凶险,他不想死,就只是笑,不说话。曹操见他不回答,以为他是害怕,不管说立谁当太子,都会得罪另一方,于是就是屏退了左右,再次问他。

其实贾诩既不想给曹操留下参与太子之争的印象,又不想得罪曹丕和曹植二人,就把话题引到了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身上。而曹操也听明白了,立谁不立谁那都是你们家自己的事,贾诩一个外人是没权利说的。于是曹操就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再为难贾诩,让贾诩躲过了为其陪葬的想法。

3.不贪恋权位,不居功自傲

在李榷郭汜攻陷长安之后,想给贾诩封侯,贾诩却说"我也是为了保命,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接受李榷郭汜的封赏。无奈之下,为了收买人心,李榷郭汜决定换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但贾诩坚决不答应,表示这个职位太重要,而自己并不足与服众。最后二人,只能封了贾诩一个尚书的职位,就相当于现在公司HR的角色。

贾诩在劝张绣投降曹操时,就不遗余力的夸赞了曹操,说曹操是一个不计前嫌,愿意礼贤下士有大局观的君主。但贾诩自己从来没有去告诉过曹操这些。后来曹操还是从别人处听到这番对话,于是给贾诩封了官。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贾诩为人谦虚谨慎,不邀功、不贪权、不逐利、不结党,眼光更是没得说,还懂得审时度势,至于才能,更是上上之选。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优点,才让他最终笑的最后,成为所有谋士中唯一可以寿终正寝的人。当然也有人觉得,司马懿才是人生赢家,人家孙子成功篡魏,更是统一全国。但在历史上,司马懿的表现并不是很亮眼。

唯独可以说道的就是平定辽东。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当时对方的城池高大,城墙坚固,他们想以逸待劳,等我们粮食都吃完的时候,硬着头皮去攻城,那样他们就能轻松取胜。但是他们忘记一点,虽然他们大军在这里和我们对峙,但他们的老巢已经空了,我现在只要渡过辽河,攻打襄平,那城中留守的老弱残兵,肯定会害怕到不敢反击,我们就能轻松破城。然而,对方为了破坏司马懿的计策,选择了出城阻击司马懿的去攻打襄平的部队,结果正中司马懿下怀,于是司马懿指挥主路大军,正面将其击败,三战皆胜,最终平定辽东。

而在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防守,从不主动出击,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计谋厉害,所以他自觉不敌,就尽可能的做到自己不犯错误。在司马懿将防守做到了极致后,诸葛亮也深感无奈,这以及超出的计谋的范畴,除了硬实力的碰撞,已经没有太好的办法。

虽然司马懿逼得诸葛亮用不出计策,只能硬拼,但这不是靠他自己的实力,这有魏国的国力和战役所在的地形导致。两者缺一,都有可能导致,即使司马懿全力防守,也可能大败。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非要以建功立业为标准,贾诩的谋算能力,绝对强于郭嘉、诸葛亮和司马懿。所以我认为,贾诩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

关键词: 审时度势 谦虚谨慎 就能轻松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