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聚焦:朱元璋反抗元朝期间,有很多农民起义失败了,为什么唯独他能成功

时间:2022-11-14 07:43: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国内实行阶级压迫统治,蒙古人色目人处处压迫汉人与南人。自陆秀夫携南宋小皇帝在崖山跳海后,几十年中汉、南人始终反抗元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大小小武装斗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元末农民起义方兴未艾但结局纷纷落败,唯独后起之秀朱元璋能够最终打败元朝统一南北建立明朝,做了开国皇帝。一个和尚能够坐上龙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一条关键原因。今天小编就和各位亲聊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元末农民起义势力图

元顺帝登基以后,农民起义呈喷薄之势蔓延开来,如江淮流域贫苦农民杜遵道、刘福通领导的红军起义;彭莹玉打着明教的旗号秘密传教笼络民众;张士诚招兵买马占了泰州高邮盐场,自立为王国号大周;朱光卿在广东起义;李智甫于漳州揭竿…各股势力遍地开花,招兵慕勇,杀入官府,赶走官员,开仓放粮,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镇压的元军气焰,但各路起义军之间矛盾重重,时有摩擦。

我们再看朱元璋的情况。25岁时放弃做和尚离开皇觉寺投奔红军,因为人高马大颇具头脑,幸运的被元帅郭子兴看中做了亲兵。能成大事者处处与别人不同,朱元璋也不例外,善良诚恳胆子大,重义气不计个人得失,很快脱颖而出,弟兄们心里佩服愿意跟着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深得郭子兴信任,朱元璋在一年之内从九夫长一路擢升为带兵官、总管,郭子兴去世后,成了名副其实的都元帅,在军中一言九鼎。

朱元璋

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朱元璋最终能成功,而刘福通、彭莹玉、张士诚们却不行?小编认为除了朱元璋做人一流之外,先看两个他比其他起义军领袖厉害的地方。

首先,朱元璋治军有方,他有三个绝招。

第一,与其他农民军队组织松散不同,他认为只有做到军队纪律严明,严格训练两点,才能建功立业所向披靡。实际战斗结果也证明了他所言非虚,将官心服口服,所以朱元璋的队伍战斗力一流。

第二,他在军中认义子代替自己监视诸将,例如安排义子李文忠与大将胡大海形影不离,并有节制权力。

第三,规定将官家眷必须留在后方居住,不可随军。这招很绝,实质上把妻子们作为人质,将官们担忧妻子安全不得不为朱元璋卖命。

其次,朱元璋有左膀右臂,一批顶级的文官武将在帐下辅佐,其他农民起义军望其项背。文有李善长、冯国用等;武有徐达、常遇春等。朱元璋虽然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但他尊重读书人。平日自己给部下训话,很多道理却不知如何让部下听懂,所以常向读书人请教。他深知,要想部队走得长远,必须要请读书人出主意,管他们吃喝,当时称"养士"。

虽然前面两条很重要,但小编认为朱元璋解决军粮自给自足才是能够区别于群雄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为什么这样说?

古话讲,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连年征战饿殍遍野的时代,只有当兵才能保证填饱肚子,这是农民选择起义最直接的目的。但一个军队,粮食供应是大问题。到处战乱,劳动力都参了军,耕地荒芜,加上战争破坏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大大减少。即使武力强征,老百姓也拿不出多少粮食供应起义军。这个情况普遍存在于各路起义军中,没有粮食吃,极端的起义军饿急了甚至都吃起了战马和人。

朱元璋的队伍

朱元璋每攻下一座城池,高兴之余,就是为这几万张嘴吃饭发愁。强征粮食这个办法难以为继,农民怨言四起,影响军民团结。特别是德高年劭的儒生朱升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影响全局的战略构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了。怎么办呢?朱元璋与参谋们开了头脑风暴会,得出结论:除了依靠老百姓,必须自力更生,广积粮就是这个意思。动各驻扎点部队官兵搞屯田生产,恢复农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向土地要效益,生产出的粮食供军需,并且要年年有储备粮。

有了起色之后,朱元璋下令部队严禁向老百姓征粮,否则严惩不贷,并且吸纳老百姓做民兵,闲时农耕,战时打仗,军民团结一条心。老百姓高兴了,撸起袖子使劲干,更多的农民加入朱元璋的队伍。

我们看,朱元璋这个办法本质上释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战斗力,整合了生产部队与作战部队,简直是个伟大的创举。只有解决吃的问题,才能谈其他。朱元璋比其他农民起义军领袖站得高看得远,让老百姓能够松一口气,休养生息,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安心拥护。

汉文帝、光武帝、唐太宗、宋太宗不与民争利,朱元璋想做到龙椅上,也要向这几位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一样,不与民争利。

显然,他做到了,最终消灭蒙元,中华再回正统。

关键词: 农民起义 小编认为 元末农民起义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