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贞观时期,李世民为推脱责任,掩盖自身错误,曾制造这四大冤案!

时间:2022-11-09 16:36: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你是否知道,他也曾经有意无意地多次制造了一些冤假错案,其中有四大冤案为后人诟病最多。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实行"慎行宽法"的清明政治,颇受史家的好评。据说他在位的时候,朝廷处决的每一名重犯,他都要求一定要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因此青史上留下了唐太宗"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名言。


(资料图片)

史书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让将近400名死囚回家过春节团聚,从这一点上就足以领略到李世民对生命可谓是极其地尊重,但李世民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却并非如此。

冤杀盛彦师

大将军盛彦师灭李密,平王世充,立下无数大功,是个出了名的军事奇才,但如果让他当劝降的说客,他可就是个门外汉了。

武德四年,徐圆朗叛乱时,李世民派盛彦师为安抚大使,想借他的威名收服徐圆朗。然而,盛彦师并没有三寸不烂之舌,据《旧唐书》记载,盛彦师一到徐营就被俘虏了,面对徐圆朗的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

然而,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有史家为此鸣不平。盛彦师虽落敌手,有辱使命,但祸起李世民用人不当,史学家认为,盛彦师被李世民赐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为了推脱自身责任,掩盖自身的决策失误。

谶语杀人之李君羡

《资治通鉴》中记载:在贞观年间有一句"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警惕,和对大臣们的一众猜疑。但这些猜疑是如何与李君羡和张亮挂上钩的?

李君羡骁勇善战,常年随侍李世民,深得信任,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凑巧的是李君羡的小名不但叫五娘子,而且他被封爵武连县公、左武卫将军和玄武门守将等一系列名称中带"武"字的官职,正好与女主武王暗合。

因此,他先是被李世民厌恶,接着被调出京城,再被御史弹劾与妖人共谋不轨,最后李世民连审都没审就下诏:"君羡坐诛,籍没其家。"厄运来得如此迅速和莫名其妙,这恐怕连李君羡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谶语杀人之张亮

刑部尚书张亮被杀的罪名是谋反。因为他的为官之地相州被人传言是"形胜之地,不出数年有王者起",甚至还有人发现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再加上疯传张亮私下蓄养五百壮士,并与江湖术士有交往,因此他很快就被李世民怀疑"将何为也,正欲反耳",而被推上谋反的风口浪尖。

错杀刘洎

在朝中,除了魏征,救数"性最坚贞"的刘洎最直言敢谏。他既有能力,又很忠心,在李世民御驾东征的时候,把辅佐太子监国的重任放心交给他。但贞观十九年,远征归来的唐太宗却听信了褚遂良的谗言,居然很草率地把刘洎给杀害了。

那么,刘洎如此备受李世民的信任,一生耿介忠贞,为什么他也抵不过一句无中生有的谗言呢?

唐太宗在御驾东征的时候,得了痈疽,当时位居宰相之位的刘洎听到消息之后,忧心忡忡和同僚们说了八个字:"疾势如此,圣躬可忧!"本来这仅仅是一句忧国忧君的肺腑之言,但被褚遂良等进谗者七拐八绕地传到了唐太宗耳朵里,完全变味,成了"洎言国家事不足忧,但当辅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者诛之,自定矣。"

朝廷中最敏感的字眼除了谋反,就是传位了。褚遂良十分了解李世民的心病,在接班人问题上大肆进谗,唐太宗便因此失去理智,龙颜震怒,即刻下诏将刘洎赐死。

站在帝王的角度,任何一丁点能对李家天下产生威胁的风吹草动,其实都必须根除在萌芽状态。庸人犯错可以一笑而过,但当你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哪怕有那么一点点捕风捉影的风吹草动,就一定会兴师动众,杀气腾腾!

唐太宗有句名言:位高责重,所以忧惧!在朝廷中,不但只有臣子伴君如伴虎,即使贵为皇帝,他的心又何尝不是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呢!

关键词: 风吹草动 冤假错案 武卫将军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