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每日观点:晚年的李隆基一直在“作死”,硬生生将大唐带入了万劫不复

时间:2022-10-26 16:44: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755年,被李隆基养了很多年的“恶狼”安禄山,终于亮出了他的獠牙。15万叛军,打的这位皇帝“脸疼”。再看这场“安史之乱”,唐军有过几次很好的翻盘机会,却在关键时刻,被这位“无能”的皇帝搅得乱七八糟,最终,用时八年才平定了战乱。

那么,这场战役为何爆发?

当时,安禄山扯的大旗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可杨国忠怎么得罪他了?杨宰相本和他“互不顺眼”,后来,关系越来越糟糕。因为,杨宰相天天在皇帝耳边扇风:“这个节度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此人是迟早要谋反的。”皇帝整日乐呵呵,哪把此话当真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安禄山没有野心,那是假的。

最终,他还是出其不意地“造反”了,因为他心中有“鬼”,他感觉到了威胁,和他交情好的一些人员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捕禄山所善之李超、安岱、李方来、王岷杀之,贬其党吉温与合浦。”此时,他感觉自己如果不反抗,这个脑袋迟早都要掉。

一个三镇节度使,居然能调动这么多兵马,也暴露了当时“军队制度”的问题。在此之前,李隆基一直认为,国家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在向外扩展边境。厉害的将士们都驻守在边疆,导致其实力越来越大。

而关中和京师地区的兵力,由于缺乏重视,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如地方兵力。当时,安禄山不但是皇帝李隆基的宠臣,还是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没事的时候,他就和契丹、奚切磋切磋,那些常年不打仗的唐军,哪能比得过他?

尤其,后来多了东突厥阿布思部的加盟,安禄山更是多了几分助力。此时,皇帝终于明白了,自己养了一匹狼。只是,这匹狼已经攻陷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和城池。皇帝只能张贴“英雄榜”,封常清这位安西节度使被召回,皇帝亲自问他:如何抵抗叛军?

封常清一直驻守边关,对朝廷极为忠心,于是,回答的很是客观:“敌人看似厉害,那是因为内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作战了。但情况随时会发生变化,请允许我去东京,也就是洛阳招募勇士,拿下叛臣的脑袋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

李隆基一听,精神顿时就好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唐军一直在吃败仗,难得这位将军说他可以取了对方的首级,立刻就封他为范阳节度使。

只是,现实并不像封常清想象的那般“简单”,他一直待在西域,对内地的情况知之甚少。尤其,当他了解到当地部队的作战水平如此“不堪一击”之时,就有点后悔当初说的大话了。因为,这支部队不是简单的战斗力低下,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作战。

然而,这位久经战场的老人并没有放弃,依旧按计划完成募兵,招来的大多是“市井之流”,不要说射箭,很多人连骑马都不会。不过,训练还是要继续的,只是,已经来不及了。叛军渡黄河、攻陷陈留,之后,更是直奔葵园。

封常清不愧是职业军人出身,面对劲敌,亲自率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骑兵,直接和叛军正面交手。但毕竟,敌众我寡,他只能退守东门。最终,新兵难敌叛军的铁骑,城门失守。之后,封常清退守到都亭驿再战,可还是失败了。

在几番交手后,都没有占上风,封常清一路退到了陕郡,和高仙芝汇合。只是,二人的情况差不多,招来的新兵都不能打,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要玩完。所以,二人一合计,撤往潼关。在途中,他们还遭到了叛军的伏击,损失伤亡惨重。

但所幸,二人还是保住了主力部队,安全的撤到了潼关。这个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和黄河渡口及崤山天险结合,一直都是关中的门户,易守难攻。其实,这一步,已经为唐军赢得了关键的“修整”机会。如果能把握好的话,这场八年战役完全可以早早结束。

只是,这个时候,皇帝李隆基出了一个“昏招”。

高仙芝与封常清出兵时,元帅是皇子荣王李琬,监军是宦官边令诚。只是,李元帅上任不久就病故了,使得监军开始仗着自己的身份,对军务“指手画脚”。在多次被高仙芝拒绝后,开始向皇帝打小报告了。

而皇帝也是没脑子,这么个特殊时刻,本应该以“战局”为重,但他却被“杂事”打扰的不知所措。李隆基居然相信了太监说的话:“封常清就是吹牛皮,其实,他很怕敌人,总是夸大敌军的实力。高仙芝更过分,克扣军饷,两人还屡屡吃败仗。”

当时的皇帝就该学学老祖宗,亲自体验下带新兵作战的辛苦。听完太监的话,李隆基立刻发了一顿火,大笔一挥“斩”,好像这就解决了问题。看来和奸佞之人也得打好关系,兵败虽是大事,可要是掉了脑袋,那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然而,战争还要继续,于是,皇帝就想起了哥舒翰。人家不想揽这个活,很是可怜地说自己“有病”。皇帝哪准?生病不怕,只要命在。哥舒翰只好出征,带着原来高仙芝的旧部以及其它军队,在潼关镇守。他的策略依旧,即“坚守”不打。

但是,朝廷却不乐意了,我派你去是“灭”敌人,不是窝在那里,那不是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杨宰相本就是个“小心眼”,看其一直不拿自己的话当回事,就很不满。这时,又有人跳出来,说什么此人手握重兵,如果“反戈”,首先倒霉的就是你。

杨宰相一听,说的太有道理了,赶紧跑到皇帝那,让其同意招募万人驻扎后方,让亲信杜乾运统管。虽打着“防叛军”的棋子,可就是防哥舒翰,哥舒翰岂能察觉不到?不但让皇帝将这些新人交给自己,还乘机除掉了杜乾运。

这下彻底得罪了杨宰相,他又开始鼓吹“哥舒翰估计要反”。而那边哥舒翰阵营的人,不满这个宰相已久,也提议乘机除掉他,但被否决了。杨宰相听到风声后,心生杀意,打着皇帝的旗号,命令哥舒翰出兵去收复洛阳。

估计此时的老皇帝是脑子抽了,或者他很后悔没有听宰相之前的进言,杀了安禄山,才闹得如此被动。所以,现在杨宰相的话,他是言听计从。于是,不顾郭子仪、李光弼的建议,逼着哥舒翰出兵。最终,18万人仅剩8000人逃回,哥舒翰被俘。

试想,这些人怎么抵得过训练有素的叛军呢?

自此,潼关失守。

本来很好的一盘棋,被皇帝李隆基下的毫无“气数”。

756年,郭子仪和李光弼打败了史思明叛军,歼敌4万余人,李光弼又围攻博陵。自此,唐军打出了自己的军威,河北十余郡纷纷归降,就连老百姓都相继反抗。这里可是安禄山的大本营,这局势怎么看怎么对唐朝有利。只是,历史不时会开个玩笑。

潼关沦陷后,关中军队等于无人了,京师兵力形同虚设,可怜的李隆基只好弃城,逃往四川。从这一刻开始,唐朝再不复繁华,地方势力开始抬头,宦官开始插手朝廷。历史有时总是这么相似,临阵杀大臣有用吗?只不过是帮助了对方,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李隆基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后来行到马嵬坡,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高力士等人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参考资料:

【《旧唐书·本纪第九》、《旧唐书·杨国忠传》、《新唐书·郭子仪传》、《资治通鉴·唐纪》】

关键词: 根本不知道 来不及了 任何一个人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