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热点评!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谋害关羽?

时间:2022-10-26 06:41:5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光阴如梭,世间的万事万物转瞬即逝。在漫长的岁月冲刷洗礼下,历史的真相也被悄然洗刷的不留痕迹,淹没在沧海桑田之中,倾泻于竹林山川不为世人所知。现在我们所听闻的历史是真是假没有人敢肯定,被人们记住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被粉饰过无数次,并不完整的名为"历史"的墙。而章太炎作为一个偏爱研究历史的人,也曾在这面墙上留下一笔,这一笔着实令人诧异,竟把关羽之死归因于诸葛亮借刀杀人。


(资料图片)

千古兴亡,众说纷纭

章太炎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偏爱研究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都读过,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知道,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枭雄逐鹿的时期,不少能人将相想要一展身手。这也是一个人心叵测、生死攸关的时期,不少人因此丧命。

在这里,有三顾茅庐的佳话,也有赤壁之战的凶残,以及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缠绵。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诸葛亮以及"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历史记录免不了掺杂了难辨真假的故事,大家各持己见,是真是假众说纷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人的感觉是赏罚分明,有勇有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凸显了诸葛亮的忠君形象。然而,在一些像章太炎一样的历史研究学者看来,诸葛亮并非是一个善良之人。他们一心想要摘下历史的面纱,寻求真相,殊不知与此同时,他们只不过是又给历史加上了一层粉饰。

和众多历史研究学者一样,在研究三国历史期间,章太炎也写了一本书来记录自己对于三国历史事件的还原,名为《訄书》。这本书看似没什么亮点,和众多讲述三国历史的书中的观点大同小异。然而,《正葛》一章却让人大吃一惊。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在这一章中,章太炎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关羽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诸葛亮处心积虑想让他死。倘若诸葛亮没有借刀杀人的想法,关羽也不会就这样被孙权杀死。在其他人看来,这种想法极为荒谬。因为在这个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的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倾向于从众思想。他们会对外界信息产生从众和妥协的心理,并没有自己的思考。

就比如,当大多数的人都选择A答案,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不知道选什么的人也会跟风选A。当很多人都说某个人可歌可泣的时候,就算有人不喜欢他也不会说一些不好的话。这种从众心理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仿佛没有人再愿意去表达自己。

但章太炎却不服,他敢于说出自己与所有人意思相悖的观点,因为言为心声。即便他的观点是有瑕疵的,但他的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应该敬重的。人们常说"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实际上也不无道理。历史上不少能臣武将都在掌权者左右,为其保驾护航,他们就像是上位者为争夺权势而四处奔波的棋子。

正因如此,章太炎也对关羽之死心生怀疑,他在文章中说关羽功多无罪,如果直接杀了他则没有办法平息众人的怒火,如果不杀了他,那么关羽将无人以驭。他认为,是诸葛亮对关羽的处境无动于衷,想要抛弃关羽,对他实行阴杀才造成了关羽之死。

当然,作为历史研究学者,章太炎绝不会空口而谈,他也是经过了历史考证以及推测后才下如此结论。对此,他还提出了两点佐证,并以此说明诸葛亮想要借刀杀人除掉关羽。第一点是,诸葛亮素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称号,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也是一个雄韬伟略的军事家。关羽身陷窘境,诸葛亮岂能毫无察觉?他也明白关羽如果活下来,日后也会成为他在朝中的绊脚石,如此看来,他也想要借机除掉关羽。

第二点是,诸葛亮还有一大绊脚石,就是与他不合的刘封。二人经常意见相左,且刘封身经百战,又是一个傲娇放纵的人,如果日后刘备遭遇不测,那么诸葛亮势必受到威胁。如此一来,关羽之死可以一箭双雕,诸葛亮也可以借此问罪于刘封。

仔细分析来,章太炎的观点确有一定道理,诸葛亮作为一个优秀的帝国实际管理者,他的所思所想必然会谨慎万分。他需要保证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并且也要为国家扫除障碍。历史上像这样为顾全大局做一些腌臜之事的人不在少数。唐太宗杀兄夺位,武则天同室操戈,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但是,诸葛亮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真的会如此心狠手辣吗?

云开见日,潮尽烽起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通天彻地的才能,料事如神。在章太炎的书中,他这样写道"诸葛治蜀,陟罚臧否,未有不公。"由此可见,连章太炎都十分认可诸葛亮,认为他奖罚分明,励精图治。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才,真的会置关羽的性命于不顾吗?历史上的关羽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他曾温酒斩华雄,败走麦城实在出人意料。而且当时的通讯条件并不好,当诸葛亮收到关羽败逃的消息时,已经无法及时营救他了。

再加上诸葛亮并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他所能发动的兵力也只是少量军队,仅凭这些去援救关羽根本无力回天。所以说,诸葛亮并非借刀杀人,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也是他无法控制的。退一步说,关羽兵败,使得荆州失守,这绝不是诸葛亮想要看到的结果。

后来,面对众多非议,章太炎重新梳理了三国时期各种故事的来龙去脉,也从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观点缺乏有力的证据。所以,他将《正葛》更名为《思葛》,思,即思辨,并且修正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也算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 借刀杀人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