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独家】汉淮阴侯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

时间:2022-10-01 06:38: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观古今看世界

井陉,太行八陉之五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经典战例的创生地。《兵法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篇中,就例举了楚汉战争时期发生在井陉的"背水之战",也称背水一战。后来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以相当篇幅对这场战役作了详细记载,成语"背水一战"就典出于井陉。

井陉以地形得名。《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为井陉"。据《述征记》和《吕氏春秋》记载,井陉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背水一战"就是汉将韩信领兵,在现在的微水一带绵曼河畔背水列阵以三万将士歼灭赵国二十万劲旅,斩主帅陈馀生擒赵王歇,扭转战局,成就汉室基业的千古史话。


【资料图】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如今,在井陉微水镇,昔日金戈铁马虽已折戟沉沙,古战场也早已被城镇化发展尘宵所湮灭,但在这里以韩信命名的大街、公园、古战场纪念碑等却时刻昭示着这种人文精神传承的生生不息。尤其遗址纪念碑墙上韩信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悲壮神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昭示着这块热土上曾经的慷慨悲歌……

公元204年阴历十月,迎着箫箫寒风,一支数万人的汉朝军队由南直奔井陉而来。这支队伍的统帅便是悍将--韩信。此行目的就是突破井陉口军事要塞攻击楚王项羽分封的赵国,打击和削弱项羽军事集团两翼势力。此前,汉军主力在刘邦统帅下,与项羽率领的楚军激战于荥阳,双方势均力敌鏖战数日,战事呈胶着状态,战场形势一时难以明朗。这种情形之下,刘邦就分出一支队伍,由大将韩信指挥,对项羽集团侧翼发动攻击来扭转战局。韩信出生贫寒,但军事才能卓绝。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后,被刘邦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此时,汉王的对手不但有楚,还有北边的燕国和赵国,东边的齐国。占领井陉军事要地,歼灭强大的敌人,扭转整个战局,开启汉朝千年基业,对于韩信来说,虽蓄谋已久,但麾下多为刘邦征调剩的三万老弱士卒和降虏新兵阵容,对垒陈馀二十万劲敌,韩信真是苦不堪言。诚然,刘邦知人善任启用韩信成就霸业,的确帝王慧眼。然而,深谙防人之心的刘邦却一刻也没放松对属下的提防!于是将老友也就是敌帅陈馀的死敌张耳派到了韩信军中,提防韩信心存妇人之仁,因为韩信与陈馀曾互为敬仰,担心关键时刻会对陈馀网开一面,放虎归山。

井陉地处燕晋通衢,为华北西部重要地理锁钥,地理优势助长兵者诡道。对此,韩信和张耳指挥汉军并未急于向赵军发起攻击,而是距井陉三十里安营备战,侦察赵军的动静。此时,赵军已闻汉军动向,"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拒敌"。面对逼近井陉的汉军,在赵军内部,传说曾有过一场有可能改变后来命运的争论,其代表人物广武君李左车,他认为汉军乘胜远斗,其锋虽不可挡,但士兵长途行军粮草接济显然是他们的致命之处。况且,井陉之地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粮草必在其后。绝其辎重,不出十日,韩信和张耳之师不战自败。并主动请战。但刚愎自用自以仁义之师的赵军统帅陈馀却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战争的胜负就这样一念之间发生了倾斜。此时,韩信已经根据井陉地理位置和赵军兵力布防侦查结果,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半夜时分,夜色掩盖下韩信悄然升帐点兵,将战略战术分别密传各将领后,暗令两千轻骑兵各持汉军红旗一面潜伏在赵军营垒附近。授计:待天明交战赵营空虚之机,潜入军营拔下赵旗换上汉军军旗,并实施突袭。之后,亲率主力连夜在绵曼河畔背水布阵。

背水陈兵布阵,就连对垒的赵国士兵都看出,汉军排兵阵式严重违背了兵家常理,都捧腹讥笑,谁也没想到这另类阵法隐藏的凶险杀机。其实,不难想象士卒置身绝地,求生本能下必然以一当十拼死决战,难怪三万汉军会在井陉狭长山谷里和背水阵中作困兽之斗,致使20万赵国大军身陷逆境优势皆无,顷刻间覆灭在这个背水阵中,可见韩信敢冒天下之险,用兵天下之诡道!

天刚刚亮,汉军就开始进攻了!韩信大张旗鼓向井陉口进军,赵军迎头痛击,大战良久。韩信佯装败北,沿山谷古道西撤,退守阵中。面对背水一战的汉军,赵军求战心切,倾巢而出,全加入到疯狂的拼杀之中。这时,汉军背水后无退路,只有拼命厮杀,重挫赵军锋芒,而一时间拥堵在峡谷的赵军又突遭汉军滚木礌石和弩箭射杀,令占有人力和地利优势的赵军一时无法取胜,想撤回大营再战。回头却发现自己的营垒汉旗林立,顿时军心大乱,结果被韩信前后夹击,溃不成军。主帅成安君陈馀在混战中被悍将张耳斩落马下,赵王歇也被生擒活捉。就这样背水列阵以少胜多全歼对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史称,战后部将对韩信反其道而行之的排兵布阵策略颇感不解,韩信笑而回应道,背水阵有悖于兵书章法,这是受(井陉)特殊地理位置所限,"背水"就是兵书上"置死地而后生"中的"死地"。这样的阵法攻战、谋略环环相扣,既能迷惑对手将其引入绝地,又能激发士卒战斗力将其灭之。因为,我们这支队伍兵员参差不齐,缺乏战之必胜的信心,置于死地,断其退路,众将士就不得不做殊死之战了,创造战机和捕捉战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便是兵法之韬略。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韩信虽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人杰,但他一生命运多桀,晚节不保。千百年来战地民众任凭千秋功罪,始终将这位旷世军事奇才"出奇制胜持大将韬略创汉业",树碑铭志!并将这种战地精神世代沿传,这种人文精神秉承,对近代战争史上的"庚子之役"抗击德军入侵、百团大战打击日寇侵略等重要战事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抗战时期井陉作为百团大战"破袭战"的主战场,兵民同仇敌忾绝地反击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临地追昔,背水阵早已灰飞烟灭,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却在井陉这块热土上遗风尚存。

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键词: 背水一战 人文精神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