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微头条丨此人是将门虎子,为蜀汉血染沙场,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

时间:2022-09-25 15:30: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发生在伐蜀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钟会、蒋舒和傅佥。原文如下:

(钟会)乃令前军李辅围乐城,护军荀恺围汉城,自引大军取阳安关。守关蜀将傅佥与副将蒋舒商议战守之策,舒曰:"魏兵甚众,势不可当,不如坚守为上。"佥曰:"不然。魏兵远来,必然疲困,虽多不足惧。我等若不下关战时,汉、乐二城休矣。"蒋舒默然不答。忽报魏兵大队已至关前,蒋、傅二人至关上视之。钟会扬鞭大叫曰:"吾今统十万之众到此,如早早出降,各依品级升用;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傅佥大怒,令蒋舒把关,自引三千兵杀下关来。钟会便走,魏兵尽退。佥乘势追之,魏兵复合。

佥欲退入关时,关上已竖起魏家旗号,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魏兵四面合来,将傅佥围在垓心。佥左冲右突,往来死战,不能得脱;所领蜀兵,十伤八九。佥乃仰天叹曰:"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乃复拍马冲杀,身被数枪,血盈袍铠;坐下马倒,佥自刎而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钟会亲自率军攻打阳安关。副将蒋舒认为应该坚守不出,而主将傅佥则认为应该利用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出动出击,否则汉城及乐城必将不保。钟会大军兵临城下后,傅佥率领三千人马出击,钟会引兵后撤,傅佥率军追击,被敌军优势兵力阻挡,于是便打算退回阳安关。然而,副将蒋舒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投敌。傅佥没了退路,只得拼死一战,最终血染疆场,为国尽忠。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左冲右突", 意为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阳安关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发生,但过程却大相径庭。《三国志?姜维传》仅仅简略地记载到:"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而在该传注引《汉晋春秋》中则详细介绍了此战的经过。据该传介绍,钟会派遣护军胡烈进攻阳安关。此时,阳安关的守将为蜀汉关中都督傅佥和武兴都督蒋舒,守军兵力约两万余人。得知敌军进犯之后,早就对蜀汉政权心存不满的蒋舒打算出城投降,于是便故意提出:"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主动要求出城迎敌。傅佥不明真相,被蒋舒之语所蒙骗。蒋舒离开阳安关进至阴平后,投降了胡烈。胡烈趁机向阳安关发动进攻,傅佥不幸战死。随着阳安关的失守,汉中通往成都的门户被打开。不过,虽然最终傅佥战死沙场,但其为国尽忠、慷慨就义的无畏气概却令对手都钦佩不已。

说到傅佥这个人物,还要提一提其家族成员中另外一位著名人物--傅佥的父亲傅肜。傅肜当年是蜀汉帝国的一员悍将,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为了掩护刘备撤退,傅肜率领少量兵力断后,被东吴军队包围,最终部下全体阵亡,只剩下傅肜独身一人。此时,东吴将领要求傅肜投降。傅肜说了一句话:"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然后杀入敌阵,慷慨赴死。父子二人先后为蜀汉帝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西晋帝国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专门下诏赞扬有感于傅肜、傅佥父子的忠义之举。司马炎在诏书上写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在司马炎看来,尽管傅肜、傅佥父子都是敌国的将领,但他们的忠义之举却不分国界,应该得到后人的尊重和推崇。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蜀汉帝国 晋武帝司马炎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