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视讯!“文弱”的宋朝其实也有不屈的一面,回望宋朝历史五大悲壮时刻

时间:2022-09-12 09:34: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边塞诗,可能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范仲淹只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弱书生,但实际上范文正公也是一个有着英雄气概的戍边将领,戍守西北边疆对抗西夏,功勋颇著。

之所以用范仲淹的例子做开篇,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范文正公就像是宋朝的一个缩影,人们大多只看到了其"文弱"的一面,却很少留意"文弱"背后的其他故事。

宋朝长达319年的历史,不能被靖康元年和二年这两年之内发生的种种惨剧所掩盖,也不会因为两宋之交时宋高宗赵构一路难逃的狼狈历史而倾斜。事实上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在这些耻辱的背后,宋朝还有很多悲壮的英雄瞬间,这些瞬间同样是宋朝历史的一部分,英雄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接下来我们回望其中的五个悲壮时刻,说是悲壮,其实又不止于悲壮,悲壮之余,更多的是气节、操守,和舍生取义的精神信仰。

提起宋辽战争,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澶渊之盟,其实在澶渊之盟之前,宋辽两国已经不间断的打了二十几年了,战况异常惨烈。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损兵折将,辽军报复性南下又多次被宋军击败,期间宋辽两国都诞生了很多能打的名将。

北宋这边,在对辽战争中屡有胜绩的将领有李继隆、杨业、范廷召、潘美、荆嗣等。虽然论战功,李继隆是当之无愧的抗辽第一名将,但要论在当今的名气,杨业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杨业是杨家将故事中杨老令公的原型,早年是北汉将领,北汉灭亡后归顺了北宋,长期驻守在北宋抗辽前线。

杨业在对辽作战中最有名的一战是雁门关战役。当时辽军十万铁骑兵叩雁门关,迎战的宋军将领有潘美、李继隆、杨业等,其中杨业在此战中居功至伟,他率数千轻骑从小路绕到了辽军背后,与潘美等人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大破辽军。从此辽军看到杨业的军旗就主动退去。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了对辽国的第二次北伐战争,杨业出任西路军副帅(潘美为主帅)。西路军进展非常顺利,几乎可以用势如劈竹来形容,接下拿下了云、应、寰、朔四州,可是由于东路军惨败,辽军迅速驰援西路,宋太宗只能下令西路军撤退,但在撤军的同时,必须把四州的百姓带回来。杨业因为难以忍受监军王侁的讥讽,决定率领部分人马以少敌多迎战辽军,以掩护老百姓撤退,主帅潘美没有按照约定在杨业撤退的必经之路陈家谷口埋伏兵马救援,导致杨业所部陷入绝境。

根据《宋史》的记载,当时的战况异常惨烈,杨业率军苦战,从中午一直战至傍晚,退到陈家谷口时麾下士兵仅剩百余人,杨业望到谷口无一援兵后,知晓此战必死,于是对所剩士卒说,"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的,赶紧走吧,陪我死在这里没有意义,回去替我向天子表明实情。"将士们感动落泪,没有一个肯走的,最终全部战死在陈家谷口。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

在这场战役中,淄州刺史王贵在牺牲前杀死数十人,杨业的儿子杨延玉也壮烈殉国。杨业本人更是勇不可当,史籍记载手刃数十百人,身上几十处伤口,可以想象杨老令公是何等骁勇,战况已经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最终,杨业坠马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乃不食,三日死。

宋太宗听闻后下长诏缅怀杨业的忠勇,监军王侁被革职充军,潘美被连降三级,而杨家将的故事也从此在民间流传。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赵构在此时称帝,意图延续宋朝国祚,而金军则一心想要彻底灭掉宋朝,于是屡次三番挥师南下,旨在活捉赵构。在中原地区,岳飞、韩世忠、刘琦多次击败金军,确保了江南的安全,而在西北战场,守住川陕一线的则主要是吴玠、吴璘两兄弟。

南宋刚刚建立时,身处西北边境的吴玠、吴璘手下只有几千人。当时人心浮动,与朝廷的联系也断绝了,形势非常危急,甚至有部将想劫持他们兄弟二人投靠金国。在这种情况下,吴玠召集诸将,慷慨激昂的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用民族大义感化大家,还与手下将领们歃血为盟,终于让将士们的情绪安定了下来。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南宋灭亡后,蒙古人押着文天祥北上,此时的文天祥也抱定了必死之心,他在被押解的路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和威逼利诱,文天祥不为所动,蒙古人俘虏了他的两个女儿,以此做要挟,文天祥心如刀绞,他在给自己的妹妹文懿孙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另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慷慨就义,刑场上的文天祥从容不迫,面南跪拜,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在他的衣服上发现了如下几句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崖山海战,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以及为国殉难的十万军民,为宋王朝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宋朝以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了其319年的历史。

当然,上述几个关于英雄的故事只是两宋漫长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宋史·忠义传》中记载了太多为国赴死、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而其中的大多数如今已不为人知,以后有时间笔者愿意继续讲述,让他们的故事有人倾听。

参考资料:《宋史》等;如图片版权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有谋劫玠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

吴玠兄弟率部与金军展开了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和仙人关之战等多场血战,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先后两次率十万大军前来,宋军依靠强弓硬弩多次打退金军骑兵,完颜兀术本人也在战斗中中箭受伤。仙人关之战时,宋金两军苦战七昼夜,城墙下攻城的金军尸体堆积如山,战鼓声震动天地,箭矢繁如雨注,吴玠派统领王喜、王武率精锐主动出击冲入金营,金军大将韩常左眼中箭,金军大败。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

吴玠在西北前线与金军对峙十年,使得金军未踏入四川一步,最后吴玠病死在仙人关任上,时年47岁,他的弟弟继续留守在川陕一线为宋朝保卫西北边境。

在吴玠生前率部与金军血战时,不仅当地百姓对他非常爱戴,连沦陷区的老百姓都被他的忠义人格所感动,纷纷在夜里偷着给他的部队送粮食,吴玠用银帛作为交换,从此更得民心。金人派骑兵埋伏在渭河两岸斩杀送粮的百姓,还在村里搞连坐制度,但依然无法阻止百姓对吴玠的支持,送粮行为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才被扼制,可见在当时的南宋西北边境上是怎样一种悲壮的气氛,士兵在前线英勇杀敌,老百姓冒着被杀和连坐的风险连续数年支持南宋军队。

在宋金对峙期间,宋朝使者出使金营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很多使臣的结果是非杀即降,因此敢于出使金国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有胆量的。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曾为出使金国的使者韩肖胄和胡松年写诗:

李清照诗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节选: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坏土。

在众多出使金营的使者中,涌现出了像宇文虚中和王伦这样的不屈之士。在此简单叙述一下王伦的事迹。王伦是北宋名相王旦的后人,宋高宗绍兴9年(公元1139年)出使金国。当时金国内部的两员大将完颜昌和完颜宗磐密谋将河南之地归还给南宋,王伦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汇报给了南宋,不料事情败露,王伦因此被金国扣留,完颜昌和完颜宗磐也被杀害。

后来,金人打算让王伦做平滦三路都转运使,遭到王伦的断然拒绝,《宋史》记载王伦说:"奉命而来,非降也。"金人多次胁迫其就范,王伦不为所动,最终金人决定将其杀害。在刑场上,王伦整理衣冠面南跪拜,说:"我的祖先王文正公(王旦谥号文正,因此后人尊称其为王文正公)以刚直辅佐两朝,天下皆知,如今我被扣留在金国,还被逼做金人臣子,这是对我的侮辱,只能以一死来报效国恩!"说完慷慨就义,时年61岁。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

遂冠带南向,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受一死以辱命!"

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打遍天下无敌手,其中灭宋战争应该是打得最艰苦、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从成吉思汗对南宋发动的丁亥之变,到窝阔台汗、蒙哥汗多次攻宋,再到1279年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在崖山海战中彻底消灭宋朝,如果从丁亥之变开始算,宋蒙之间断断续续打了52年,如果从窝阔台遣两路大军攻宋开始算,那也有44年之久。

看似羸弱的南宋在宋蒙战争中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涌现出了像曹友闻、曹友万、孟珙、余玠、王坚、张珏等诸多战功赫赫、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曹友闻在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与蒙古大军的喋血厮杀中战死沙场,故事尤其悲壮。

曹友闻是宋初名将曹彬的十二世孙,在南宋抗元作战中战功赫赫,在四川前线的仙人关、七防关等军事要塞多次击退蒙古大军。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联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军等五十余万进犯南宋四川防线,此时把守仙人关的曹友闻对弟弟曹友万说:"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就算我们以寡敌众,也必须镇定自若,我们乘高据险,可派奇兵出塞埋伏。"曹友闻亲率背嵬军突出阵前与蒙古人厮杀,蹀血10余里,终于将敌人杀退。

《宋史·忠义传四》:

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万曰:"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众寡不敌,岂容浪战。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

端平二年八月,蒙古人攻入了兴元,欲冲大安,南宋制置使赵彦呐急忙调曹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九月二十二日,蒙军来犯,曹友闻的弟弟曹友万率先迎战,身受数创;九月二十七日,宋军各部与蒙军全面开战,曹友闻亲率精兵三千人驰援鸡冠隘,试图与弟弟夹击敌军,在鸡冠隘受伤苦战的曹友万听到哥哥所部的号角声后率部杀出,一时间宋蒙两军杀得天昏地暗,《宋史》记载"血流二十里",同仇敌忾的宋军接连攻破数十个蒙古营寨,蒙军堆尸如山。

二十八日黎明,大批蒙军蜂拥而至,曹友闻兄弟二人被重重包围,曹友闻感叹说:"这是上天注定,不过是为国一死而已。"于是他杀掉了自己骑乘的战马,以表自己战死的决心,血战更加激烈,曹友闻与曹友万双双战死,壮烈殉国,手下士兵无一生还。

《宋史·忠义传四》:

关键词: 完颜兀术 崖山海战 丁亥之变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