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看热讯:曾国藩八股科举出身,也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为何他能剿灭太平军

时间:2022-08-16 17:37: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咸丰十年,正当湘军与太平军对峙的紧要关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自北京出奔前夕,下旨要曾国藩手下的大将鲍超率兵北援。此举使曾国藩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北援"勤王"无可推诿,但此时正当与太平军对峙的关键时刻,鲍超若立即北援,将使湘军军力大减,会错失大捷的良机,湘军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就在曾国藩举棋不定之际,李鸿章向他做了精准的分析,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结果一定是"金帛议和,断无他变"。因此他提出一项大胆的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也就是,表面上遵奉朝廷的命令,但实际上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果然,曾国藩不久就接到朝廷"议和已成,毋庸北上"的旨令。湘军没多久就围攻太平军的大本营金陵,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许多闻旨北上的将领,错失一次封功的契机。曾国藩是八股科举考试出身,既不是什么军事天才,在带兵讨伐太平天国之前也没有什么军旅生涯的实践经验,但他是凭借什么消灭洪秀全的呢?答案在于:曾国藩善于用别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事业。他的用人也可以从他空前繁盛的幕府人才中略见一斑,他的直属幕僚最多曾高达400人,而且可谓人才济济,并且都提出过许多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建议。

例如,幕僚容闳建议,派留学生出国,使曾国藩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领袖;又如幕僚郭嵩焘建议,设立水师,成为战胜太平军的契机之一。后人评析曾国藩以一介儒臣督师剿灭太平天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幕府多才,集思广益所致"。而最可反映幕僚作用的,莫过于上面这个故事中,李鸿章对曾国藩度过"勤王"危机时的出色谋划。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少有的有战略头脑的将领之一,他在评析曾国藩时指出:"曾氏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此语可谓一语道破曾国藩成功的原因不是精于战事,而在于用人。据湘军志中记载,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役中,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也就是说,他亲自督军的阵仗都以惨败收场,而他麾下的将领率兵出征,则大多凯旋而归。

很多领导者都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多年的管理经验,或者是拥有了深厚的基础功底,因此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听取别人的意见了。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组织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跳出对自己固有模式的执着,完全不想自己,而是通过从别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英法联军 也就是说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