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百事通!中国最早的汉奸,叛降匈奴的这人是谁?《资治通鉴》里的这些事

时间:2022-08-13 09:37:2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最早的汉奸,叛降匈奴的韩王信 (总第二十)

中国遭受夷、狄之族的祸害,始于匈奴冒顿的侵略。冒顿得以侵入华夏的句注地区,进而占领太原,是以诸侯韩王信叛变汉王朝,投靠匈奴人为开端。

中国遭受夷、狄之族的祸害,始于匈奴冒顿的侵略。而祸根是中国最早的汉奸韩王信


(资料图片)

西汉初年有两个叫韩信的人,一个是大名鼎鼎,将兵多多益善的开国元勋。另外一个,是同期封为异姓王的原韩国贵族,韩信。史家为区别两人,称封爵韩王的韩信为韩王信。汉高祖因韩王信原封国地处要冲,要求韩王信迁徙其封国去太原,于是,一直困扰中华民族的边患问题,像打开了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盒子一样,祸害没完没了。

自从失去了原有的封地,封国迁徙到太原,韩王信便一直想着要对汉王朝实施报复;他请求定都马邑,就是因为那里靠近边塞,易于与匈奴沟通;他数次派出使者请求与匈奴和平友好。表面上,他是为了汉王朝,实则是因为马邑的地理位置,是可以方便他随时投敌之地。

置民族和国家利益不顾的汉奸韩王信的银幕形象

韩王信心怀失意,而他想要借助匈奴冒顿的势力报复汉王朝的内心,其实,无需等到他投敌的具体时日,早就能够看出一些苗头来。处心积虑,中央政权只要有人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察觉,偏偏满朝文武,熟视无睹。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我们无需分析,即可结论,汉王朝没有韩王信,匈奴冒顿侵犯中原的意图不会得逞;如果,五代时期没有石敬瑭,那么,契丹耶律氏就不能横行于中原。

对于历史上的这个大汉奸,卖国贼,司马迁予以痛斥:"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强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处理中原和四夷关系十分妥当之人,唐代的郭子仪的古画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不是没有处理中原和四夷关系十分妥当之人,唐代的郭子仪便是,而驻守边疆之人,必定要是类似于唐代郭子仪那样的人。问题是,想要寻求一个如郭子仪,既能与当时的外患诸如吐蕃、回纥都能保持友好关系,又能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大将,古往今来,似乎难找第二人。但至少有一点,忠于民族,忠于国家之人,是国家安宁的根本保证。

因此,可断言:中央政权把行事狡诈而又失意的强悍之师放在边关,不可能不发生如"堤坝崩溃、烈火焚林"(王船山语)一般疯狂残害我华夏中原的祸患。这不正是古往今来最为令人痛心疾首而又相沿至今,且还不太为人所重视的历史教训吗?

对于史上最早的汉奸行为,联想到自身所在的那个年代,王夫之痛心疾首,批判的武器直指中央政权,他狠批汉高帝刘邦,认为,汉高帝身为大汉民族的帝王在这个问题上的"偷",是导致外敌频频入侵的根本原因。即国家绝不能把类似于韩王信这样的人放在国门边上,他这样说到:饥鹰猘犬,不畜之樊圈,而轶之颺飞奰走之地,冀免祸于目前,而首祸于千古。甚哉,高帝之偷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饥鹰疯犬,若不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反而置之于或可高飞、或可远走的地方,实施鸵鸟政策,只求免祸于当前就行,这种无原则的绥靖政策,其结果,必然是祸害千古。 汉高祖刘邦对这类卖国求荣之人的苟且,胡乱作为,对华夏民族而言,就是罪孽,是达到了极点的罪孽!

关键词: 痛心疾首 古往今来 忠心耿耿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