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观速讯丨在古代帝王下葬后,修陵工匠能否存活,他们是怎么从墓里出来的

时间:2022-07-21 08:41: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古代,修建皇帝陵的工匠一般下场凄惨,有的被杀死在陵墓中成了殉葬品,有的被毒哑刺聋,圈禁劳作一生。不过也有聪明的工匠在修墓时,会给自己和同伴留一条生路。

工匠分工不同,命运也不同

修建一座皇陵,工程浩大,动辄十几、二十年才能修好。这就需要数万、甚至数十万工匠、囚徒一起建造。


【资料图】

这就需要对劳役有个合理的分工。他们当中,有的擅长开凿石头;有的擅长雕刻石碑;有的擅长挖地基;有的擅长做木工;有的擅长机关暗器……也就是说在皇陵整个修建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的工种。

有的劳役是陵墓外的平整与修葺,并不接触核心机密。而有的却是涉及到机密性的,比如地宫的出入口,陪葬宝器的位置等。知道的越多、越详细,自己就越危险。

所以对那些在地面上从事普通工作的工匠和劳役来说,一般都能生还,不会遇害。而对那些掌握核心秘密的工匠来说,为了皇陵安危,逝去的皇帝安寝,不得不处死了事。

年代越久远,死亡几率越高

一直有一种说法流传于世,在把死去的帝王安葬后,参与陵墓修建的工匠会被活活地关闭在墓室里殉葬,其实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些自知必死的工匠心中得有多大的怨气,帝王的尸身怎能保存?

再说了,有资格为帝王殉葬的,大多是嫔妃和宫女、太监,都是生前服侍过帝王饮食起居的亲近之人,即使她们也是被杀死之后才与帝王一起安葬的。这些修建陵墓的工匠身份卑微,他们还没有资格做"殉葬品"。

在明朝英宗之前一直存在殉葬制度,有史记载工匠死于修陵的事件,还在秦朝时期。

《史记·秦皇本纪》记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

在秦始皇驾崩并且安葬之后,掌握秦皇陵核心秘密的工匠,很不幸因怕机密泄露被关在中门和外门之间的墓道中处死了,但这也不是殉葬,只是单纯地杀死。因为内门已经关闭,所以也不怕这些工匠因愤恨毁坏秦始皇的尸身。

之后的朝代,为了隐藏帝王陵墓的秘密,那些掌握核心机密的工匠,大多会在完成任务之后,被秘密处死了。普通工匠和劳役,修完皇陵后,可还家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再后来,越到近代皇家的手段越温和,一般不会处死工匠,只是毒哑刺聋他们,圈禁起来一直到死。

自来石与拐钉钥匙

皇陵地宫的墓门所在都是重中之重,一般采用数吨重的巨石完整打造,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年月,想靠人力从外面打开是非常困难的。

那墓门是如何关闭的呢?这个秘密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挖掘定陵时才解开。

定陵考古报告记载:"关闭着的石门留着一条3厘米宽的门缝,从门缝中发现一顶门石条将两扇石门从里向外顶着。"

定陵的地下玄宫的墓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推不开。因此,必须掀掉门后的顶门石条,才能开启墓门。

有考古学家突然想起古代的文献记录,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他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死后就把他和早死多时的田贵妃合葬了。而打开田贵妃陵寝时,用到了"拐钉钥匙"。

就这样考古队员们做了一根一端成倒U形铁条的"拐钉钥匙",从门缝中伸入,一点点地向内推动,使顶门的石条慢慢地直立起来。墓门被打开后,才发现顶在大门后面的那块1.6米高的长方体石条叫"自来石"。

为何有这样巧妙的设计呢?这是因为工匠的求生之道,没有这种机关,势必需要活人在内用石头顶上墓门,那这个顶门的人哪还有存活之理?

虽然不知道出去能不能活着,但总比死在墓中要有盼头吧。于是,有智慧的能工巧手设计了这种关墓门的机关。

封地宫前,先将其中一扇门关闭,另一扇半掩着。让自来石下端在凹槽中竖好,上端则贴着半掩石门的石棱边上。然后用"拐钉钥匙"扣紧自来时的上端 ,轻轻地拉动自来石,借助惯性,自来石倒下时自动把门顶好。

存活工匠的隐患

皇家饶过掌握皇陵核心秘密的工匠,会不会存在隐患呢?答案是,王朝在时,一般不会威胁到皇陵的安危,一旦改朝换代,那么皇陵内的财宝动人心,想要不被"打扰",就只能看运气了。

孙殿英在盗掘慈禧陵墓时,怎么也挖不开,直到找到一位姜石匠,才知道地宫的入口。据说,这位姜石匠当时装聋作哑,在陵墓快要完工时,意外受伤晕死过去,被监工误以为是死人了才给扔了出去,捡到一条命。

正是因为他的指引,孙殿英轻易地找到地宫入口,让慈禧太后死后都不得安宁,遭受了大难。

所以,皇家无情,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是不会在乎修建陵墓工匠们卑微的生命的。在秦朝之前,大多数工匠都被处死了。往后的年代,一般普通的工匠能够存活,但掌握核心机密的工匠也很难逃脱一死,即使能活,毒哑刺聋圈禁一生是必然的下场。

关键词: 改朝换代 中国古代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