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每日讯息!嘉靖为“大礼仪之争”的胜利,用《永乐大典》,干一件不寻常的事

时间:2022-07-18 08:43:4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我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历代皇帝登基后,都喜欢留下一些什么,比如:朱棣曾命人编著《永乐大典》,它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但嘉靖皇帝为取得"大礼议之争"的胜利,竟用其干了一件"逆天"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但他获得皇位的方式却不是继承,而是发动"靖难之役"。幸运的是,朱棣成功地从朱允炆手中夺得政权。朱棣登基后,想消除自己以武力夺权的流言蜚语,他决定效仿前朝旧例通过修撰典籍来宣传文治。于是,朱棣以整理图书种类,重新编订有内容的图书为由,让翰林学士收集优质书籍,然后将他们撰成一部百科全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棣的办法很不错,但编撰图书是个耗时的麻烦活,直到永乐二年,这本《文献大成》才编撰完成,可是这本书却存在很多缺陷,体系不够完整。永乐三年,朱棣又下一道圣旨,召集文臣学士、各方面的人才约3000人,日以继夜地不断努力,永乐六年,才达到让朱棣满意的程度,此时,朱棣将其赐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轰动一时,之后它就被打入"冷宫",放在紫禁城文楼内,很少有人问津。那么,《永乐大典》和嘉靖皇帝有什么关联呢?

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但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却比较惨,他没有儿子。国不可一日无君,明武宗去世后,慈寿皇太后带着内阁大臣们商议皇位该由谁继承。经过不断提议,不断否决,他们找到一位合适人员--朱厚熜。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身份很特殊,它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说,嘉靖皇帝不是武宗皇帝的儿子,他是以藩王的身份继承的皇位。

朱厚熜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还知道付出努力。朱厚熜继承皇位后,决定做一件有利于巩固自己政权的事情,他想尊奉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当朱厚熜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却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如果朱厚熜尊自己的父亲为"献皇帝",就意味着献皇帝将皇位传给朱厚熜,直接忽略掉明武宗,明朝的同一个时间段,不能出现两位皇帝。更何况,这与礼法不和啊!

为能在"大礼仪之争"中获得胜利,朱厚熜找到一个"秘密武器",它就是《永乐大典》。

朱厚熜找来太多的心腹,开始通宵达旦地翻阅《永乐大典》,准备在书中,寻找到尊自己的父亲为"献皇帝"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最后真让朱厚熜找到了,在大典中的汉朝卷得知:汉宣帝刘洵是汉武帝刘彻曾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汉宣帝继承皇位后,他也想给父亲刘进正名,也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可是刘洵力排众议,最终汉宣帝还是获得成功,并对刘进上尊号曰皇考,以帝王的待遇入葬。

朱厚熜看到这段记载后,内心非常雀跃,他直接将事实搬到台面上,并开始大张旗鼓地对自己的父亲正名,既然汉宣帝刘洵可以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行。正因如此,反驳的大臣被怼得哑口无言。

朱厚熜完成自己的心愿后,他又做了一件看似怪异的事儿。朱厚熜竟让大臣组织重新抄写《永乐大典》,并提出一点要求,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错误。为完成朱厚熜的规定,张居正挑选109名儒生,并指定严格的抄写制度,抄写人员进行抄录后,必须在上面标注姓名,为检查做好准备。每位抄写的儒生的抄写数量也做出明确的规定,每人每天只能抄写三页,这三页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抄写完成的《永乐大典》如同粘贴复制般精确,被后人称为"嘉靖副本"的《永乐大典》。朱厚熜为何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他怕永乐大典的正本被毁,自己尊父亲为"献皇帝"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消失。

可是当重录工作结束后,正本《永乐大典》被放入文渊阁中,随着朝代的变更,它的下落成谜,而《永乐大典》副本的命运更加坎坷。

清康熙年间,官员们整理书籍时才发现,《永乐大典》的副本被放在皇家档案的卷宗之中,已经变得残缺不全了。大臣们将其送到翰林书院后,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竟被大臣偷偷带出去翻阅,然后根本就没有送回来。

清朝的时候,翰林书院遭到破坏后,一些外国士兵将其当成战利品直接带走,一些被黑心大清朝大臣偷偷卖掉,还有一些被掠走。根据统计,尚有400册《永乐大典》现存于世,它们分散在九个国家和地区。专家们通过不断寻找,收集残存的《永乐大典》,已经有221册被藏入国家图书馆。

书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宝贵的财富,相信通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永乐大典》一点会早日重回祖国的怀抱。

关键词: 永乐大典 事实依据 翰林书院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